锂电网讯:共享电单车的再次发力,业内公认是从"新国标"开始的。2019年4月,被誉为电动自行车行业"新国标"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正式出台。在此之后的共享电单车行业,才算是冲出低谷,进入到快速发展期。"中国有上千个县区行政单元,几亿人口,长期以来未被关注。这些群体的出行需求也是很强烈的,他们也要追求有品位的产品和服务。"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副所长杨新苗认为。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如今在很多二三线城市及城乡县域已经被五颜六色的共享电单车所装扮:黄色的美团、蓝色的骑电与哈啰、绿色的青桔以及众多中小型玩家。共享出行本身就是一种节能减排的绿色出行方式,同时还能解决了市民的短途出行痛点,在3-5线城市能明显带动地方经济……得益于二三线城市政府的支持,共享电单车顺利"下沉"。
"下沉"市场的巨大"蛋糕"
除了共享电单车背后的下沉市场蕴藏机遇之外,业内达成共识的是,相比于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似乎是一门更好的生意。据《全球电动车网》报道,当前共享电单车使用单价基本为每15分钟或20分钟计价2元,而根据实际运营的结果,也就是平均每辆车日均使用60分钟情况计算,如果运营顺利8个月就能回本,普遍情况下10-12个月也能收回成本。
虽然电单车的客单价远高于单车,但目前的市场来说电单车仍属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因此车辆周转率还不错。即便是供需平衡的情况,电单车的整体盈利性明显高于单车。骑电单车最新公布的一组数据也很有说服力:广西某地投放运营车辆300辆,规范停车点83个,单月骑行次数103418,单日均频次11.49,实名骑行用户25181,ROI 305.02%。
骑迹科技高级副总裁周坤洋表示:"骑电单车在下沉市场车辆流转率远远高于一二线城市。由于下沉市场运营区域小,骑电需要投入的车辆成本、运营成本也会相应低得多。另外,我国有县级单位两千多个,目前这还是一片蓝海。"
"蓝海"还是"红海"?
下沉市场的蓝海,共享电动车的运营商看得到、资本市场看得到,大玩家、小玩家悉数到场,这现象像极了几年前共享单车的彩虹大战。作为这个市场的参与者,都不得不思考共享电单车停放规范、车辆损坏、模式创新以及效率提升等问题。
在车辆管理方面,骑电单车将黑科技植入车身,车辆集成各种独特技术。像中控和锂电池当中搭载了双GPS这一配置,即使车辆被暴力破坏,也可精准定位单车位置。此举极大的提升运营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在运营管理方面,骑电单车设有电子围栏,在一些住宅小区及特别场所设置了禁停区域,用户只可在运营区域内进行借车、还车。一方面方便用户的使用习惯,另一方面也积极配合城市管理、避免出现乱停放的问题。此外每50辆骑电单车配备1名专职管理人员,严格管理车辆,将亏电率、故障率控制在1%以下。
出行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高频需求,是连接诸多场景的必经环节,赛道无疑是条好赛道。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共享单车的"彩虹"经验之上,共享电单车能够开出更灿烂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