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挑战苹果、三星,似乎已经成了国产手机发布会不可或缺的内容。
华为更是精于此道。自从两年前在伦敦发布首款售价2000元以上的旗舰机P6之后,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就不断提出“超越苹果、三星”,而此类高调宣言也让华为一次次被海外媒体视为挑战者而登上头条。
不过目前为止,华为只在局部实现了这些宣言——真正被华为冲击的,也只是三星中国。
Gartner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Q2,华为以1430.4万台智能手机销量在中国市场登顶,销量增长接近50%。苹果在中国销量1192.3万台,排在第三,2015年财年的前三个季度,苹果在中国收入462亿美元,同比提升了80%。
而三星则一路缩水。2015年Q2,三星销量仅687.6万台,在中国市场排名第六,同比已下滑50%。一年前,三星中国销量接近1400万,排名居首。
如今,华为希望将这一“局部超越”转变为整体趋势。半个月前,华为在德国IFA上发布旗舰机MATE S,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首次对“超越”给出一个相对清晰的时间表:“希望在3-5年内销量达到3-4亿台,超越苹果、三星”。不过,以2014年7500万台销量计算,华为需要在今后3-5年里创造超过300%的增长。而在增速趋缓的智能机市场,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
本土优势
中国一直是三星第二大市场,仅次于美国。2015年上半年,三星在中国收入13.7万亿韩元(约740亿元),占总收入比14.3%,不过相比去年同期下滑了7%。在2013年三星智能手机在中国市场份额超过30%,月出货量一度超过800万台,但目前每月销量约200万,市占率低于10%。
“三星在中国最大的失误就是没有本地化。”Gartner首席分析师吕俊宽介绍,“三星没有在中国建立一套自己的生态体系,没有差异化、用户黏性太低。”在三星躺着赚钱的2013年,小米、华为等中国厂商都在通过互联网营销、粉丝文化、迭代研发等方式建立自己的生态系统,逐步积累用户黏性。2014年,国产手机势成,迅速抢占了三星大量市场份额。
2011-2014年间,中国市场互联网渠道迅速崛起,市占率从接近于零发展到30%,而三星始终固守在传统渠道,并且重金投放广告。2013年,三星成为全球广告市场最大金主,广告费用达到140亿美元。至于国产手机厂商屡试不爽的线上营销,三星从未尝试。
知情人士透露:“在国内,三星的高管全是韩国人,与市场渠道基本没什么沟通,所谓的市场交流,也基本是三星高管给渠道下发通知。”2014年底,三星在国内将“渠道国代”下沉到“省代”,尝试FD模式改革。此前,诺基亚曾寄希望FD模式提高服务质量,进而提升竞争力,但以失败告终。
在Gartner报告中,三星与vivo、OPPO、联想、酷派销量相近,从第一梯队落至第二梯队,且看不到逆袭的趋势。受中国市场影响,三星移动设备2015年上半年收入50.49万亿韩元,同比减少14.3%。
三星国际反击
但是,仅中国市场不足以支撑华为3-4亿智能手机的销售目标,华为必须全面布局国际市场。但是,走向全球之后,华为在中国的本地化优势不复存在。相反,相比于早已全球化多年的三星,华为处于下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