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锂电网(li-b.cn),锂电产业链服务全平台!
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  广告单价 |  锂电资讯
首页 > 资讯 > 分析 > 石墨烯:为何“英雄”无用武之地?

石墨烯:为何“英雄”无用武之地?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 作者:admin | 分类:分析 | 时间:2017-03-15 | 浏览:4301
文章顶部

锂电网讯 尽管石墨烯的美好“钱景”引人无限遐想,但在应用端和产业化方面尚未有实质性突破,也没有公认的行业标准,鱼龙混杂下不乏概念炒作。

石墨烯:为何“英雄”无用武之地?

2016年,石墨烯表现抢眼。

7月,东旭光电发布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应用产品“烯王移动电源”,股价随之一路暴涨,从8元/股启动,最高到达17元/股,两个月时间股价翻倍。

这仅仅是石墨烯横行A股市场的一个缩影,到2016年底,A股涉足石墨烯概念的上市公司已经超过30家。

公开资料显示,2004年,英国科学家从石墨中剥离出石墨烯,打破物理学界关于石墨烯无法稳定存在的结论,由于石墨烯材料在电、热、光等方面的性能,被称为“黑金”和“万能材料”,首先发现石墨烯的科学家因此获得2010年诺贝尔奖,热度可见一斑。

石墨烯在中国生根后,行业普遍预测,未来几年,在电池、防腐、触摸屏、柔性显示屏,甚至在芯片、传感器和高端电子等领域,都将出现这种新材料的身影。

来自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的预测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石墨烯市场规模可能达到1.95亿美元,2023将超过13亿美元,而根据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中国石墨烯应用市场预测将在2018年形成产业爆点,2020年将成长为1000亿元的市场规模。

难怪,资本市场对于石墨烯瞬间引爆。

尽管美好前景引人无限遐想,但是其被高估的观点同样存在,尤其是石墨烯在应用端和产业化方面尚未有实质性突破。

同时,涉足石墨烯的企业没有制定出公认的行业标准,鱼龙混杂下不乏概念炒作者。

恐怕只有等到潮水退去,才能发现是谁在裸泳。

应用端尚未打开

作为新型材料,石墨烯自问世以来,受到欧美日等发达国家重视,而中国市场对于石墨烯似乎尤为热情。

自2015年开始,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连续发文,鼓励开发包括石墨烯等新型前沿材料在内的基础研究与技术积累,计划到2020年形成完善的石墨烯产业体系,实现石墨烯材料标准化、系列化和低成本化,在多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形成若干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石墨烯企业,建成以石墨烯为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资本市场中不乏尝鲜者,东旭光电、华西能源、德尔未来、道氏技术、华丽家族、中泰化学、中国宝安等多家上市公司投入重资涉足石墨烯领域。

得到国家政策大力支持,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石墨烯产业一帆风顺,技术、政策、资本,万事俱备之下,被业界描绘出了一幅动人“钱景”。

但是,作为一种问世不久的新型材料,石墨烯过热仍然引发质疑,就在资本热炒的同时,多方观点认为,目前市场上对于石墨烯产业未来的发展过于乐观。

在石墨烯产业链上,上游主要为石墨烯原材料和制备设备,主要包括氧化设备、CVD设备、石墨烯清洗线等;中游为石墨烯制备,包括粉末和薄膜;下游为石墨烯在能源、电子、复合环保材料等方面的应用。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原材料研究所研究员李丹认为,石墨烯行业目前存在过度炒作、误导大众之嫌,这种炒作和误导首先体现在把石墨烯产业稀缺性和资源稀缺性混淆,尽管石墨烯最早是从石墨中发现,但是它的产业化制备与石墨关系并不大,对于原材料资源的需求极小。

也就是说,由于动力锂电池需求暴增导致关键材料六氟磷酸锂供求失衡、价格暴涨,这样的故事并不会在石墨烯产业内发生。

对于石墨烯的担忧主要还是来自于其在应用端的不明朗。

李丹认为,市场夸大了石墨烯的性能。石墨烯本身虽然具有极强的导电性和散热性,但从宏观应用来说,目前来看可能还无法结合大型器件进行散热;同时,将石墨烯作为半导体的替代材料目前来看也过于乐观,石墨烯半导体仍然还处在理论假设和概念宣传阶段,石墨烯成为硅半导体的替代材料,更是20年到30年内难以实现。

作为最早一批涉足石墨烯产业的上市公司,东旭光电副总经理、上海碳源汇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忠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王忠辉认为,三四年前石墨烯开始大热时,大批企业将目光投向石墨烯上游,石墨烯本身不存在原材料问题,技术得到突破后石墨烯也能达到量产,现在的问题在于大量石墨烯被生产出来后,业内却不知道如何使用石墨烯;目前,石墨烯产业发展的聚焦点已经从制备转移到了应用领域,谁能在应用端取得真正突破,谁才是真正的赢家。

很难说,石墨烯在遥远的未来是否会成为颠覆性材料;但是,就目前来看,应用端尚未打开,决定了石墨烯产业短期内并不具备可观的盈利能力,尽管得到政策支持,但给过度炒作的石墨烯概念降温也成必然。

对于资本市场热炒石墨烯概念的现象,李丹表示,许多企业只是在原有材料中添加石墨烯粉体,便宣称大幅提高了产品性能;实际上,目前还没有一个宏观的方法来衡量石墨烯作为添加材料究竟对材料性能有多大改善,许多企业也并不具备石墨烯应用端的研发能力。

在最新召开的2017年“两会”上,厦门大学石墨烯工程与产业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田中群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当前石墨烯产业宣传过热,阶段性成果被放大,实验室层面的基础研究和产业化之间存在鸿沟。

他同时表示,石墨烯并非大多数人印象中的“万金油”,石墨烯在不同领域中的用途仍然需要认真系统的研究。

制备端业绩惨淡

应用端尚无实质业绩保障的情况下,中游石墨烯制备企业的日子当然不会好过。

A股公司多数是以投资参股形式介入石墨烯领域,信息披露并不完整,与之相反的是,新三板相关公司大多完全以石墨烯为主业,其业绩可能更具有参考价值。

新三板公司第六元素拥有100吨石墨烯粉体产能,同时正在后期规划1000吨规模生产线。

财报显示,2015年和2016年上半年,第六元素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296万元和786万元,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亏损1909万元和1372万元。

第六元素在2016年半年报中表示,目前石墨烯在诸多应用领域还处于研究、试生产阶段,产品应用技术整体成熟度较低,虽然公司石墨烯材料开始从以往的科研院校转向下游应用企业,但是现阶段外部市场需求规模整体偏小。

石墨烯薄膜同样如此,二维碳素拥有20万平方米石墨烯薄膜产能。

财报显示,2015年和2016年上半年,二维碳素的营业收入分别为946万元和560万元,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亏损2246万元和1026万元。

如出一辙,二维碳素在半年报中表示,公司发生大额亏损主要原因为石墨烯应用产品处于市场开发初期,石墨烯材料与下游产品对接验证周期较长,影响了石墨烯产品的市场开发速度。

二维碳素在半年报中还指出,如何把石墨烯优异的物理性能通过产品体现出来,形成不可替代的核心应用,仍然是石墨烯产业面临的共同问题,作为战略型新兴行业,尽管国内外不同行业、机构将巨额资源已经或正在源源不断地投入到此行业中,但是石墨烯行业在发展初期仍然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因素。

在石墨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情况下,石墨烯制备产能还在不断增加。

根据川财证券研报数据,目前国内主要石墨烯企业石墨烯粉体产能在4000吨至5000吨之间,石墨烯薄膜的产能在 120万至150万平方米之间。

就在石墨烯产业链并未成型,下游真空、中上游亏损之时,却不乏“奇葩”。

2016年10月,华西能源以13.5亿元收购石墨烯粉体制备企业恒力盛泰15%股权,公告中显示,恒力盛泰2016年1-8月营业收入3.32亿元,净利润2.28亿元。

但是,“奇葩”背后是其80%以上收入来自于关联交易,同时还有几乎100%的毛利率,华西能源并未公布恒力盛泰客户具体名称,只是表示客户为战略合作单位,旗下有约100家子公司,购置石墨烯主要用于图层、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导热等领域。

当然,对于石墨烯产业的质疑和降温并不能否认其在未来成为革命性材料的可能性,只是现在还无法肯定这是一门稳赚不赔的生意。

分享到:

合作机构: ofweek锂电网 | 电池在线网 | 亚太电池展 | 巨典展览 | 德泰中研 | 振威展览 | 亚化咨询 | 知行锂电 | 高工锂电 | 深圳市电源技术学会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锂电网(li-b.cn) | 粤ICP备18158530号


扫码关注微信
获取更多商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