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锂电网(li-b.cn),锂电产业链服务全平台!
2024年12月18日   星期三    |  广告单价 |  锂电资讯
首页 > 资讯 > 访谈 > 【对话】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的锂电淘金路

【对话】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的锂电淘金路

来源:广州日报 | 作者:admin | 分类:访谈 | 时间:2017-10-07 | 浏览:25341
文章顶部

锂电网讯:2017年,这应该是刘金成最忙碌却最充实的一年。

在他办公室窗外,正对着一片即将建厂开发的土地。刘金成喜欢对着窗外,把自己对未来的设想介绍给每一位到访的客人。《福布斯》杂志发布的2017年度中国400富豪排名榜,刘金成家族以71.1亿人民币排名342位。

2.jpg

戴着眼镜、语气谦和的他透着一股学者气质。直到现在,刘金成一直参与一线研发工作,不论是技术还是经营,他一样都不“放手”。

刘金成如何点锂成金

30年前,他还是一家国营工厂的技术人员,如今,他把一个锂电池企业做到全球领先。这已不是一个跟金钱有关的励志故事,而是一个对国家工业进步和技术创新抱有强烈责任感的人,如何去实现梦想的历程。刘金成创业的往事,属于专业人士做专业领域的成功范例。2001年,他创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电池领域。2012年,他在锂电池领域二次创业,向动力与储能电池发力。

初入市场

刘金成创业前还经历了一段长久的积淀。1985年,刘金成在大学物理化学专业毕业后,到一家国营工厂度过了5年;之后6年,他参加到了国家镍氢电池产业化攻关项目;随后他又在一家能源科技企业磨砺了2年。

2001年,刘金成正式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出来“单干”。他盯准的第一个市场就是手机电池。当时是移动通讯发展的初期,手机电池大部分是日本和中国台湾企业的天下,刘金成看到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因为是专业技术出身,刘金成很快就摸透了电池中的结构。当时,他曾给国内一家一线手机企业生产了近六成的电池,还为风靡一时的“小灵通”生产过2000多万个电池。

不过,手机电池的生产毕竟属于设计和装备作业,真正应用新材料和使用新技术的空间并不大。所以,手机电池的生产技术在业内很快被突破。“对我们来说,已经没有太大的挑战性”,刘金成迅速从手机电池的生产业务中脱离了出来。

刘金成说,真正实现让企业“起飞”是在2003年。

实现“起飞”

从那一年开始,刘金成开始投入做锂原电池的设计和开发。“我们用了两年多的时间,把整个结构技术颠覆了一遍,填补了国内的空白,打开了一个新局面。”

虽然过程很艰辛,但在刘金成看来,这才是他真正想要的东西。2003年,当时国内的电表市场全部使用进口锂电池。刘金成觉得机会来了:“如果做好了,都用我们的电池,那不都是我们的市场吗?”

然而,事情比想象的要难得多。虽然刘金成花了100万元做了20万个电池进行可靠性验证,确保万无一失后,才开始推出产品,然而他却“碰了一鼻子灰”,“电表公司根本就不收我们的电池样品,更不去测试。”

刘金成不得不把产品出口到国外。因为他们的产品质量可靠,价格便宜,没多久就在国外销售开来。

但刘金成依旧不忘国内市场。当时,他常常和其他技术专家一样,拎着一台电脑,到处游说客户,“告诉他们材料、温度都是怎么控制的,以争取厂家的支持。”

每次,他的解释都非常耐心:“我跟他们讲,为什么你们会用进口电池,是因为国产电池存在漏液、性能不强的问题。但这些问题我们已经解决了,我们还向他们介绍了产品的原理。”

“破冰”一点点地开始了。刘金成清楚地记得,当时第一家购买他们电池的企业是上海电力公司。直到2005年,他们的电池逐渐被市场认可,占据了最重要的份额。

之后,公司的发展势如破竹。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指定使用刘金成的电池,他们提供了市场需求的七成份额。后来全国电网改造,总共需要4亿多块电池,刘金成的企业提供了3亿多个。

“现在这批电池已经用了超过了10年时间,建立了很好的市场信任度。”刘金成说,“自此,奠定了我们在全国市场上领先的地位。”

2012年开始,刘金成开始在锂离子电池上做布局和投入。当时选择做电子雾化器,他收购了一家电池厂,在电子烟市场上一下做到了最高水平。“小试一把”的成功,让刘金成又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动力与储能电池的开发。

现在,又一个五年过去了,刘金成又开始布局一个新的未来。

对话:

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必然举措

广州日报:作为一个企业,如何才能保证其持久的创新力?

刘金成:要成为电池行业的领先者,必须在技术创新上有突破,一直把技术创新作为原始动力。

我们生产的锂电池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锂原电池。我们的目标非常清楚:做到世界第一,这是我们的一项使命。之前我不敢这么说,但现在不这么说,对同事们就没有鼓励作用了。因为现在销售量已经是世界第一了。

电池的第二大类是动力与储能电池,这是个大市场。我们不是这个行业最先加入的企业,但希望在这个行业里做到前五名。如果做不到,就说明我们没有创造性,这样就没有意思了。

只有高性能才能低成本

广州日报:实现这两个目标,是怎样布局的?

刘金成:我们在两个大市场里做了规划:第一是锂原电池。在万物互联的时代,各种物品之间需要通过数据传递、存储,就需要电池提供电源。包括智慧城市、智能安防、智能交通,都是属于这一领域。

雷军有一次在演讲时说到小米的手环很好,因为选择了一个好的电池,产品充一次电能用两个月。当时,我们在一个微信群里,我就说电池是我做的,后来很多人为我们点赞,那时候心情非常好。虽然我们不像一线品牌那么有知名度,但作为核心配件提供商,感觉也非常好。

第二类是能源互联网。包括动力与储能电池。大家都认为这个市场未来可能会是万亿级的,这意味着未来5年里,行业会有几倍的增长,毫无疑问,我们要投入。我们把自动化、信息化作为主要投入方式。所以,我们引用国际上最先进的装备,把我们的研发能力和设计装备做出行业内比较好的水平。

未来动力与储能电池都需要高性能的产品。高性能才有低成本,高性能做好了,安全可靠了,成本才有降低的可能。

要发展就要迎难而上

广州日报:为何要布局动力与储能电池市场?

刘金成:这是一个潮流。整个世界的能源都逃脱不了空气污染,汽车排放污染严重是大背景。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必然的举措。因为在传统汽车制造方面,很难超越别国的百年优势。但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包括电池技术,新的电机控制技术,我国做了很多工作,发展相当快,跟国外差距没那么大。

政府非常支持,从产业人来说,我们对赶超也很有信心。所以做动力与储能电池是个潮流,而不是风口。这个行业发展得好,就会有持续发展的机会。如果做得不好,就会被淘汰出局。

广州日报:现在你的压力是否很大?

刘金成:做企业天天都有压力。要发展,肯定是迎难而上。

行业标准升为国家标准

广州日报:2009年上市之后,你是否经历了一段迷茫的躁动期?

刘金成:上市后有了几十个亿的市值,加上手上还有几个亿的现金,就会有很多想法。其实,我们也做了好几件事情,最后发现还是要聚焦我们的主业方向,这才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这几年,新工厂的建设,新产品的投入,我们已经进入较好的方向。

广州日报:在2011年至2012年间,公司发生过一些安全问题,比如电池爆炸的火灾事件,那两年是怎么度过的?

刘金成:锂电池本身是高能量的产品。我们的生产十年没发生问题,到2011年、2012年却发生了,为什么会这个时候发生,我们都在反思。当然,即使是发生火灾的情况下,员工都井然有序地排队离开现场,没有一个人受伤,可见我们的制度是有效的。我们当时反复分析原因,发现可能是因为能量集中,超过它的限度。同时安全体系还不是很健全,预防工作不足。

后来,我们把全世界关于锂电池生产的资料都搜集起来,做了一个很完整的标准。现在已经把这个标准升级为锂电池生产的国家标准。所以这些年来,我们的安全体系建设就做得越来越好。

在行业内,我们的问题出得比较早。当时对生产的影响并不算大,但对我们的指引是很重要的:要做好安全工作。从此,把安全工作作为我们经营的第一要务,这些年也一直这么做。

不管怎样应该感激社会

广州日报:对于过亿元的财富,你怎么看?

刘金成:这些都是根据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算出来的,对我们来说,只是一个数字。

其实,一开始根本没想太多。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赚钱养家糊口,肯定是要有的。但我们是专业工作者,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做电池研究,是想把产品做好,市场做大。

中国给了我们这样一些通过读书、打工走上创业之路的人很多机会。所以不管用什么眼光去看待社会,都应该去感激它。

企业的使命,首先是把企业的员工照顾好。金融危机的时候,我们把同事召集起来,再困难,也不减员、不辞退、不减薪。没有母校的培养,就不会有我们的今天。所以我肯定会感谢母校,我在电子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设置了各种奖学金。在电子科技大学,我不仅资助贫困学生,还设置了一个优秀寝室长奖。寝室是学校最小的一个单位,寝室的风气好,同学们的表现就会比较好。


分享到:

合作机构: ofweek锂电网 | 电池在线网 | 亚太电池展 | 巨典展览 | 德泰中研 | 振威展览 | 亚化咨询 | 知行锂电 | 高工锂电 | 深圳市电源技术学会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锂电网(li-b.cn) | 粤ICP备18158530号


扫码关注微信
获取更多商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