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6日,股转公司宣布,亚锦科技(830806)于2016年4月25日披露2015年年报,其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4月26日起对亚锦科技股票转让实行风险警示,其原证券简称“亚锦科技”更改为“ ST亚锦”,证券代码不变。
至此,亚锦科技成为2016年以来第15家带帽“ST”的新三板挂牌公司。不过,该公司董事会秘书杜敬磊对新三板在线解释称,净资产负值是因为去年公司获得南孚电池的注资,没有在2015年底完成工商变更。年报财务数据仍是亚锦科技原有的业务和资产。
“2016年,公司的净资产肯定为正值。”杜敬磊进一步强调,按照南孚电池的资产价值,完成资产注入后,亚锦科技的净资产绝对为正值。
未计入南孚电池资产
根据亚锦科技4月25日最新公布的2015年年报,该公司去年的营业收入是9.35万元,较2014年同比下滑69.21%;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是-331.77万元。
该公司去年的资产总计是7068.13万元,较2014年大涨1682.63%;但其负债7173.48万元,大幅增长4117.74%;据此计算,其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从2014年226.42万元下滑至-105.35万元。
亚锦科技在2015年年报中坦言,公司新聘任的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公司2015年期初数据和上年同期数据进行调整,因审计调整导致公司期末净资产为负数。
然而,杜敬磊对新三板在线解释道,去年公司最主要动作是获得南孚电池的注资,但在2016年1月25日才完成正式的工商信息变更。
而按照会计准则,2015年年报财务数据必须是截止2015年12月31日的公司财务表现。杜敬磊遗憾指出,那时候南孚电池的注资还未完成。
“现在公布的2015年年报财务数据仍是亚锦科技原有的业务和资产。”杜坦言,这些业务都属于公司要按部就班清理的业务部分。
新三板在线了解到,亚锦科技成立于2004年,此前是为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专业整体解决方案的服务商。2014年6月6日,该公司挂牌新三板。
2015年6月18日,亚锦突然宣布“因筹划重大资产重组暂停转让”。三个多月后(2015年9月30日),公司公布,大丰电器将以其持有的南孚电池60%的股权认购亚锦科技拟发行的26.4亿元的股份。
资料显示,自1990年引进的第一条日本富士LR6(5号)碱性锌锰电池生产线正式投产后,南孚电池已成为中国电池行业知名企业,其主要产品为一次电池中的碱性锌锰电池。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6月30日的审计报告,南孚电池2015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比负债总额多8.6亿元;2015年1-6月收入为10.7亿元,净利润为2.5亿元;2015年1-6月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8亿元。
“ST”帽子要戴一年
2016年2月2日,亚锦科技发行26.4亿股股份购买南孚电池60%股权的重大资产重组获得股转公司批准。至此,重组后大丰电器将成为亚锦科技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为99.81%,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福建南平大丰电器有限公司,其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吴尚志、焦树阁。
实际上,重组完成后,南孚电池成为亚锦科技的控股子公司,亚锦科技注册资本500万元变更为26.45亿元。
该公司在年报中坦言,2016年公司将主要从事电池的研发、生产、销售,公司的盈利将主要来源于电池销售,并通过电池销售获得收入、利润和现金流。
“2016年,公司的净资产肯定为正值。”杜敬磊表示,按照南孚电池的资产价值,完成资产注入后,亚锦科技的净资产绝对为正值。
杜进一步强调称,按照会计准则,2016年年报出来后,公司2015年的净资产数据也会随着更正,到时候这些净资产数据也会变为正值。“实际上,公司1月份报表上的净资产已经过亿元,现在公司正在商讨要不要主动披露一季报。”
不过,遗憾的是,按照股转公司出具ST的规则,只能以年报的数据为准。因此,2016年这一年,亚锦科技还得等2016年年报出来后,才能摘掉“ST”帽子。
“现在公司净资产为负值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杜敬磊指出,公司与股转公司、券商和资深投资者交流了解后得知,新三板的“ST”对公司融资和对外投资等并无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南孚电池曾历经美国吉列集团、宝洁公司等外资控股,但这期间公司发展受到抑制。2014年11月,鼎晖投资完成收购美国宝洁公司间接持有的公司78.775%的股权后,从而间接控股南孚电池。
亚锦科技指出,鼎晖投资作为专业私募投资机构,将更为看重公司的市场地位、财务表现和发展趋势,在保持南孚公司的稳定发展的同时,将赋予南孚管理层更多自主权力。
具体来看,该公司将在保持碱性电池的优势地位的同时开发多元化产品;并将电子商务模式作为新的营销渠道;此外,还要开拓海外市场、利用原有营销网络优势拓展非电池业务。
就在今年2月24日,亚锦科技公布股票发行方案,拟募集不超过45亿元,主要用于公司未来筹划电池行业并购事宜。该公司坦言,股票发行完成后,公司将择机选择电池行业的优质企业进行并购,降低产品替代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