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委员会六月开始对从中国进口的光伏产品征收临时性的反倾销税,形成对华光伏产业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的初裁。在此之前,欧盟成员国曾就这一提案进行投票,包括德国、英国以及东欧和北欧在内的18个国家反对制裁。面对种种警告和大多数成员国的反对,欧盟委员会仍固执己见,这一非同寻常的举措在欧洲各国引发强烈反响。
德国总理默克尔此前明确表示,反对征收惩罚性关税。欧盟委员会能源专员、德国人欧廷格也警告制裁可能引发贸易战。制裁决定公布后,德国经济部长罗斯勒批评欧盟的举措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德国政府发言人也再次强调,德国反对实行长期惩罚性关税,将在欧盟层面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作为出口大国,德国是贸易自由化的受益者,传统上倾向于自由市场,主张减少贸易壁垒。在欧盟对华贸易领域,德国长期居于主导地位。在中德经贸关系中,德国也是自由贸易的受益者。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德国出口受挫,唯有中国市场一支独秀,且贸易收支状况不断改善。德国对华贸易在2011年实现贸易顺差,顺差额度在2012年有所扩大。
成员国是欧盟对华政策制定的核心,主导中欧关系的发展。贸易政策隶属于欧盟对外政策的低调政治范畴,采用超国家主义的决策过程,包括运用有效多数表决机制。在对外贸易政策领域,欧盟成员国强调自身的利益,对贸易政策工具的运用有不同的偏好:一派主张自由贸易,包括德国、英国等欧洲北方国家;一派奉行贸易保护主义,包括法国、意大利等南欧国家;还有一派介于其间,摇摆不定。27个成员国理论上享有平等的投票权,但是德国凭借经济总量的优势,在欧盟对外贸易政策的决策过程中往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欧盟委员会的偏好近年来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倾向于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二、倾向于合作而非对抗。这两点与德国的政策偏好如出一辙。
欧盟成员国此前就对华光伏产品征收反倾销税的提案进行投票,表决结果与各国的传统偏好大致相符。欧盟委员会最终不顾德国的反对,坚持制裁,多少有些意外,却也在情理之中。欧债危机以来,欧盟许多国家的失业率居高不下,社会不满情绪积聚,保护欧洲工业、稳定就业岗位是欧盟现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
这一次,欧盟委员会实行累进税率,意在向中国施压。欧盟委员会的最初提案是从6月起征收47.6%的反倾销税,如此将彻底把中国企业关在欧盟市场的大门之外。最终提案是实行11.8%的惩罚性关税,如果两个月内中欧双方未能就相关问题达成一致,欧盟将进一步提高税率。布鲁塞尔为此预设了两个月的外交谈判空间。尽管如此,制裁导致的影响已经产生。征收惩罚性关税,不管税率高低,都会抑制需求,导致欧洲就业岗位的流失。欧洲政界也有人质疑欧盟举措的意图,看似保护欧洲的光伏企业,背后是核能、煤炭经济与可再生能源之间的竞争。征收惩罚性关税,有可能导致双方光伏企业两败俱伤,欧洲的核能和生化能源企业坐收渔利。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区,中欧双方互为重要市场,同时处于竞争状态。随着中欧贸易总量的不断提升,分歧不可避免,但贸易战有损双方的利益。欧盟委员会在自己的权限内,可以自行决定征收长达六个月的惩罚性关税,超出这一期限,必须获得27个成员国有效多数的支持。欧盟委员会的最终目的是寻求一条道路,保护欧洲的重要工业。但是,运用贸易政策工具,无助于问题的真正解决。欧洲的根本问题在于,如何保持和加强欧洲企业在全球的技术领先地位和竞争优势。
(作者为复旦大学欧洲研究中心副教授,德国慕尼黑大学访问学者)
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推广,锂电网(li-b.cn)欢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