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锂电网(li-b.cn),锂电产业链服务全平台!
2025年05月03日   星期六    |  广告单价 |  锂电资讯
首页 > 资讯 > 新闻 > 政策利好新材料产业 技术创新成关键

政策利好新材料产业 技术创新成关键

来源: | 作者:admin | 分类:新闻 | 时间:2016-09-24 | 浏览:4902
文章顶部
摘要:近日获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办公室已正式启动重点新材料新增专项论证,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已向国家发改委递交《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关键材料升级换代工程”实施方案》,该项目

近日获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办公室已正式启动重点新材料新增专项论证,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已向国家发改委递交《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关键材料升级换代工程”实施方案》,该项目总投资预计200亿元,重点支持关键材料的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国泰君安分析师桑永亮认为,新材料产业受经济周期影响小,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有逆势成长的可能。

政策密集支持

纵然宏观经济低迷,新材料产业仍然是一片绕不过的蓝海。

2012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新材料产业“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新材料产业预计总产值达2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5%,重点新材料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重达到5%以上;材料综合保障能力达到70%,关键新材料达到50%。

《新材料产业“十二五”规划》对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和前沿新材料共六大领域予以重点支持。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高云虎表示,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一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将带动新材料产业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我国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迫切需要以新材料作为新的增长点。

政策方面,今年国家和地方将逐步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措施,北京、黑龙江、浙江等19个省市相继出台了地方性新材料产业专项规划政策。

“目前,中央财政已设立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等科技专项也将加大对重点新材料开发的投入力度。国家对新材料重点产业基地、公共服务平台等建设的投入力度也将加大。今年,国家还将逐步开展新材料企业的认证工作,推进建立新材料产业联盟,完善新材料产业技术标准体系,引导和规范新材料产业有序发展。”高云虎表示。

高云虎说,“今年新材料产业的发展重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保障轨道交通、能源、航空航天等重大工程建设的关键材料,如高品质特殊钢、高强轻型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等;二是符合节能、环保及民生等需求的材料,如稀土发光材料、水处理膜、储能材料等;三是能占领国际前沿领域的重大材料开发和应用,如新型纳米材料、生物功能材料等。”据了解,新材料产业属于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是“十二五”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

谁将是最大受益者

据了解,大多数新材料项目目前尚未进入盈利期。那么,在密集政策的支持下,未来谁将是最大的受益者?业内人士表示,就企业而言,首先看谁具有技术优势,拥有较高技术壁垒,使得行业竞争对手难以复制,能独享高额利润;其次看谁有一定的规模优势,在所属市场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而就某个行业来讲,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升级,新材料产业发展迅速,出现了若干从很小规模爆发式增长到百亿乃至千亿级规模的细分领域,其中涉及面广、与下游应用结合紧密的化工新材料,将成为新材料产业的重要增长点。

化工新材料品种包括氟硅材料、工程塑料、特种橡胶、功能性膜材料和生物质材料等。化工新材料的高技术壁垒和进口替代需求,决定了其高附加值的特征。与传统基础化工低门槛、过度竞争的路径不同,化工新材料的共性特征是少批量生产、高技术含量,再加上需求的替代,行业盈利前景明朗。

而对于有色行业中的新材料,国泰君安分析师蔡永亮认为主要有五大板块受益:碳复合材料、高温合金、钕铁硼永磁、超硬材料、碳酸锂

稀土功能材料在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稀土永磁、发光、催化、储氢、抛光材料等将成为未来新材料领域的明星。

《上海市稀土材料及其应用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对稀土材料及相关产业的发展的预测是,到2015年,世界稀土需求量约25万吨,国内需求量约13.8万吨,新型稀土功能材料领域的消费量将高速增长,预计2015年将达9.2万吨。

《新材料产业“十二五”规划》涉及钢铁行业的主要集中在高端金属结构材料部分,特钢企业和高端管材企业将是主要受益者。

所有特钢企业中,规模大、技术高及未来产能扩张较快的企业受益程度将更大一些。经过多年兼并重组,我国特钢产业已形成“4+1”格局,五大龙头企业包括东北特钢集团、宝钢集团、中信泰富、西宁特钢及太钢不锈。在高端管材领域,久立特材和常宝股份分别为国内不锈钢钢管产能第一及第三,由于其钢管业务占企业营收比重均在80%以上,企业能较大程度受益于下游需求前景向好带来的获利增长。

技术创新是关键

虽然前景广阔,但新材料产业仍然有亟待解决的问题,即技术创新。

广东省材料研究学会理事长梁振锋表示:“目前阶段,我们还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原创性不多。一般性能的新材料都能生产,但质量不稳定,高性能新材料主要仍靠进口。”

“我国新材料自主开发能力薄弱,大型材料企业创新动力不强,关键新材料保障能力不足。此外,产学研用相互脱节,产业链条短,新材料推广应用困难。”深圳市新材料行业协会秘书长李音分析认为,新材料的研发投入高、周期长、产业化风险大,单就材料本身来看,从研发到量产的投入收益比、周期、风险综合考虑,不具备吸引社会资本的先天优势。

李音和梁振锋都认为,政府的支持力度是一个方面,但产业化发展更在于企业本身。“就企业来说,一是需要企业具有技术敏感度和创新意识,二是需要他们拨出资金投入研发,寻找新的增长点。但目前具备这两点素质的企业并不多。”梁剑锋表示。

禧科技董事长谭颂斌表示,我国新材料产业虽然总体而言产业规模还不大,很多领域处于发展初期,但是通过自主创新,已经取得一些发展优势,如特种高分子材料、非线性光学晶体、高温合金和功能陶瓷等。2013年,银禧科技仍将专注行业细分市场。

安泰科技董秘张晋华表示:“安泰科技明年将围绕国家战略规划,着重发展产业基础好、市场潜力大的关键新材料,加强新材料与下游产业的相互衔接。”

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推广,锂电网(li-b.cn)欢迎投稿。
分享到:

合作机构: ofweek锂电网 | 电池在线网 | 亚太电池展 | 巨典展览 | 德泰中研 | 振威展览 | 亚化咨询 | 知行锂电 | 高工锂电 | 深圳市电源技术学会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锂电网(li-b.cn) | 粤ICP备18158530号


扫码关注微信
获取更多商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