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非11月、12月每个月都能达到10万辆,否则我国汽车出口无法跨过100万辆门槛。”11月18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接受本报采访时说,当前汽车出口变数加大,百万辆目标恐难实现。
据中汽协统计的汽车整车企业出口数据,10月汽车企业出口为8.95万辆,比上月增长14.7%,比上年同期增长3.3%,结束了连续五个月下降的局面。从车型看,乘用车本月出口仍低于上年同期,商用车增长19.8%,拉动汽车整体出口高于上年同期。
“国际汽车市场的变化是一个因素,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我国车企自身产品结构。自主车企在国内市场的低端困境,可能在国际市场重演。”师建华说。
■ “降”字当头汽车出口遭遇“倒春寒”
去年出口百万辆的喜悦似乎还未退去,我国汽车出口形势迅速在今年5月发生逆转。5月,汽车出口为8.63万辆,同比下降16.12%,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出口恢复以来首次低于上年同期水平。
6月以来,我国汽车出口形势急剧恶化,同比降幅一直保持在两位数。在传统出口旺季的9月,同比降幅高达28.9%。10月虽出现增长,但没有改变前10月的整体形势,尤其是乘用车出口起色不大。根据中汽协的统计,1~10月出口80.62万辆,比上年同期下降7.5%,降幅比前9个月减少1.3个百分点。其中乘用车出口49.24万辆,比上年同期下降10%;商用车出口31.38万辆,比上年同期下降3.2%。
在汽车企业层面,出口更是“压力山大”,往年的出口大户如奇瑞、长城、力帆都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下降。1~10月,奇瑞汽车出口约11.34万辆,同比下降30.71%;长城汽车出口6.52万辆,同比下滑19.56%;力帆汽车出口5.39万辆,同比下降19.39%。
“今年的出口变化,是年初没有料到的。”师建华说。在今年初举办的出口百万辆庆祝仪式上,不少专家、企业人士都对未来形势充满信心,预测今年汽车出口将达120万辆、增幅达20%。
国际市场风云变幻,显然超出了我国汽车企业的把控能力。师建华告诉记者,自5月首降以来,协会组织了多次调研,企业反映的主要原因集中在主要出口市场政策、政局发生变化,汇率导致我国汽车竞争力下降,以及我国车企自身产品所在细分市场趋于饱和等。
■ 一项牌照费对伊出口降到往年“零头”
国际形势变化对我国汽车出口的影响之大,从伊拉克市场就可看出。
据师建华介绍,伊拉克是我国汽车出口的主要目的国之一,2012年,我国向伊拉克出口汽车9万辆,比2011年增长144%。今年,伊拉克北部地区从年初暂停进口,直到5月才推出新政,在政策未全面了解之前,只能小批量出口。与此同时,今年年初开始,伊拉克南部地区一个大型加工厂关闭,此前中国车企均通过该工厂进行组装后在南部地区销售,通过该加工厂组装的车辆可以免收牌照费(一辆车的牌照费为6000~7000美元)。该工厂关闭后,奇瑞、吉利出口量将各减少2万辆,只剩往年的一个“零头”。
除伊拉克外,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在南非、阿尔及利亚由于日元贬值、人民币升值,价格竞争力相对下降,出口量也在缩水。在伊朗,受美国对该国制裁的影响,今年1~8月我国向该地区出口汽车3.27万辆,同比下降27.27%。
“尽管国际市场变动较大,但在个别市场也出现了一些企业增长、一些企业下降的情况。这说明,出口情况好坏与企业自身产品、出口战略有关系。”师建华认为,产品更新速度跟不上、本地适应性差等,都是一些企业出口量锐减的原因。
■ 产品档次上不去成出口最大挑战
我国汽车出口处在起步阶段,下一步该如何调整?师建华认为,一方面呼吁政府调整相关出口政策,支持企业“走出去”;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企业自身要加快转型,特别是要调整产品结构,从低价值产品向更高档次“升级”。
在政府层面,师建华认为,他们重视但行动不够。师建华建议,首先政府应尽快整合海外认证,目前1款车100万元的认证费对车企而言过于昂贵。其次,取消出口检验,目前不免检带来的不仅是成本,还导致通关时间过长。
在汽车企业层面,师建华认为,必须认清“我国出口海外的小排量乘用车市场趋于饱和”的现实。我国轿车出口的优势集中在1.0~1.5升的小排量汽车市场,拥有低价格、性价比优势,但该细分市场经过前几年的出口之后趋于饱和,增长幅度逐步降低,阿尔及利亚的市场就是代表。令人担忧的是,当前我国汽车还不具备开拓出口国中高级汽车市场的能力。
此外,我国汽车出口在价值链竞争上也处于劣势。师建华告诉记者,我国汽车出口面临的竞争,和在国内汽车市场没有太大区别,是与世界汽车强国全球价值链的竞争。他举例说,通用在中国生产的新赛欧,在国内销售,也向发展中国家出口,是中国汽车国内国外的“双重”对手。
在师建华看来,未来,自主车企要持续出口,必须改变在低端徘徊的现状,在保证品质的同时,发展中高端汽车。
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推广,锂电网(li-b.cn)欢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