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锂电网(li-b.cn),锂电产业链服务全平台!
2025年04月27日   星期天    |  广告单价 |  锂电资讯
首页 > 资讯 > 分析 > 新能源汽车补贴:画饼充饥 规划已死

新能源汽车补贴:画饼充饥 规划已死

来源: | 作者:admin | 分类:分析 | 时间:2016-09-24 | 浏览:5829
文章顶部
摘要:无论是从产业技术变革角度,还是减少环境污染的角度,汽车产业都必然要走向“新能源”的革命。

希腊神话中的伊卡洛斯,用蜂蜜将羽毛粘起,做成翅膀飞向太阳,他的愿望无疑是在天空中自由地翱翔,可结局却是蜂蜜经受不住阳光的炙烤,翅膀零落,坠海身亡。

就某种程度而言,已经出台一年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就像伊卡洛斯的蜂蜜翅膀一样,渴望成功飞翔,但现实是市场这个“太阳”能温暖整个汽车产业,却也能够烤化缺少支撑的“蜂蜜翅膀”。

此前,美国能源部已经公开承认:美国2015年前部署100万辆电动汽车的目标无法实现。成为近年来由主要国家政府推动的世界电动汽车热潮中第一个明确承认目标过热的国家。奥巴马第一任内对包括电动汽车在内的新能源产业的支持力度巨大,据统计仅资金支持就多达50亿美元。但获得资金扶持并具有相当技术实力的多家公司--动力电池龙头A123System公司、锂离子电池制造商Ener1公司、著名电动汽车制造商菲斯科等--或宣布破产或已濒于破产边缘。即便是2012年美国插电式电动汽车销量冠军,通用旗下的沃蓝达亦在亏本。一度被媒体热炒的华尔街宠儿斯特拉其实年销量不过4000余辆。

事实上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遭遇到挫败的不仅是美国。虽然官方没有正式宣布,但出台仅一年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实际也已宣告死亡。

达标无望的规划

宣布规划已死,并不是危言耸听,理由简单而充分,环顾整个业界--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媒体--已经没有人相信,规划中提出的目标能够实现。

《规划》提出: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

如果说在刚刚提出这一目标的时候,人们尽管疑虑重重但还尚存观望的话,那么一年之后的今天已基本可以确认没有达标的希望了。中汽协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1.26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1.12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1311辆;销售1.30万辆,包括纯电动汽车1.14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1416辆。2013年上半年,生产新能源汽车5885辆,其中纯电动汽车5111辆,插电式混合动力774辆。销售5889辆。

由此推算,以2015年为节点,时间过去了1/4,完成任务却不足4%;以2020年为节点,时间过去了1/8,完成任务却不足0.3%。尽管官方认为,这一年来,新能源汽车产量、销售量均有50%以上的增长速度,令人可喜,但如果对比《规划》要求,却意味着若想达标,则必须以每年500%以上的速度增长。距离何止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规划》中还提出:到2015年,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6.9升/百公里,节能型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降至5.9升/百公里以下。到2020年,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5.0升/百公里,节能型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降至4.5升/百公里以下。

据《汽车观察》记者调查,这一目标与2007年日本通产省提出的日本2015年平均燃料消耗量水平接近,但日本政府所提出的目标,是建立在该国汽车企业已经拥有较为成熟技术并具备一定市场规模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的,同时在节能型柴油车、低速电动车以及直喷式发动机、CVT等先进技术领域,该国也具备雄厚的技术积累和应用基础。反观我国目前的情况,不仅技术水平相差甚远,多项先进技术也远未达到能够为市场所接受的标准。记者同样注意到,在2010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意见稿》中,对燃料消耗量没有达标的企业规定了惩罚措施,可当终稿出台之时,这一惩罚条款却悄然消失了,这能否为《规划》颁布者对达标不抱希望做一旁证?

除此之外,包括电池等零部件技术标准以及各地方配套设备配备等目标的完成情况也并不乐观。无论是熟知情况的政府官员,还是企业新能源部门的负责人,无论是高校中参与“十城千辆”工程的专家,还是证券公司研究新能源产业的分析师,对《规划》完成情况或者避而不谈,或者含糊其辞,没有人对2015年达标抱有乐观态度。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也不得不承认,在基础设施较好的六大试点城市中,只有合肥、深圳两市拥有一定数量适用车,其他四个城市推广数量甚少,有的数量为零。部分城市对外地车辆仍不够开放,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路不够清晰,建设规划与示范车辆推广不相协调......

诚然,《规划》的出台自有其原因与背景,作为政府,对某一产业提出规划,手法也多为政府匡算未来某个时间节点的保有量,以及政府许诺投资总额,这本无可厚非,但目标的提出,必须有其可实现的基础。

无望达标的数值,是否已经失去存在的价值?

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推广,锂电网(li-b.cn)欢迎投稿。
分享到:

合作机构: ofweek锂电网 | 电池在线网 | 亚太电池展 | 巨典展览 | 德泰中研 | 振威展览 | 亚化咨询 | 知行锂电 | 高工锂电 | 深圳市电源技术学会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锂电网(li-b.cn) | 粤ICP备18158530号


扫码关注微信
获取更多商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