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经走过2013 年,对国内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而言是一个拐点之年。经历数年艰辛而看似不尽如人意的发展,终将迎来快速发展乃至爆发增长期。
这一年来得的确有些不同寻常,先是天有“异象”,仿佛应了《韩非子·难势篇》的那句“腾蛇乘雾”,新年伊始,一场前所罕有的长时间、大范围的雾霾天气袭卷全国各大城市,但新能源汽车在这场全民戒备、全城阻击的危难中备受重视,重压之下中央以及各地政府开始将其作为治霾利器之一。
但快速增长未没有想象中来得那么快。“危”中迎来机遇前先是遭遇了从世界到国内的几盆冷水:菲斯科、Better Place、A123 等该领域的世界级标杆性企业在上半年陆续或倒或折,结束于去年年底的声势不小的“十城千辆”示范工程看起来成绩惨淡,上一轮补贴政策在到期后虽有各种消息显示即将出台,却迟迟未见公布??一种悲观、忧虑、观望的情绪萦绕在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数月之久。
一场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逆转源于中秋前云破月出的补贴新政,接下来的各地新政让业内各方似乎重新看到了实现2015 年50 万辆的希望。拐点年似乎在为一切准备就绪:从中央到地方, 政策目标陆续明确,各种新的产品被不断推出,对模式的选择逐渐形成共识——回顾拐点之年的种种迹象和方向,2014 年仍然值得期待。
政策篇
新政新风
时间回溯至上半年,历时四年的“十城千辆”工程黯然谢幕,其影响及关于它的各种讨论和总结仍在继续,到2012 年年底,全国有27800 多辆新能源汽车, 其中80% 是公交车。据汽车工业协会1 月份公布的数据,2012 年全国汽车销量已突破1900 万辆。显而易见,2012 年年底,新能源汽车的运营规模甚至不足汽车市场份额的1%,“十城千辆”最初的预期严重落空。据统计,25 个示范城市中完成原定目标30% 以上的仅4 个城市,完成率低于10% 有6 个城市,一时间各种“烂尾” 工程、“50 万辆目标应该调整”等言论甚嚣尘上。
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新能源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谢子聪曾分析指出,“十城千辆”示范应用工程与国务院去年颁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在目标任务、商业模式、技术标准、基础设施要求等方面均存在严重不对称。他认为,如果我们继续采用错误的推广模式,到“十二五”规划结束时,不仅没有做到“夯实”电动车市场发展的基础,反而让整个产业出现“基础没打好,地雷埋一堆”的情况。
由此可见,该年验收总结的经验教训,很可能对今后一段时间的推广示范政策产生方向性影响,其重要性毋庸置疑。也许因为其重要才格外慎重,各方最为关心的补贴新政硬是空悬9 月有余。在此期间,尽管相关政府人士一再表示延续补贴的希望很大,并透露出启动私人购买轿车型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意愿,各种猜测和担心仍在业内流传。
9 月仿佛成了政策的一道分水岭。继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后,在今年的最后三个月里,新能源汽车和节能汽车的新补贴政策陆续出台,首批28 个推广应用城市名单也已确定,有消息称,关于混合动力客车的补贴政策和第二批城市名单也将在年底前出炉。一个接一个的政策利好似乎又让业内重新燃起2015 年实现50 万辆的希望。对于这个典型的政策导向型市场, 主要政策在年末基本就绪。
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推广,锂电网(li-b.cn)欢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