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若成功,需要在设计、能耗、功用之间取得平衡。”操着一口流利英语的Misfit Wearables公司CEO、创始人Sonny Vu正对着台下数百位制造商和采购商娓娓说道。这是于4月12日-15日举行的环球资源(NASDAQ:GSOL)2014年香港春季电子展上的一幕。
“我们这一届的开幕主题演讲聚焦于2014年行业主流趋势之一的可穿戴技术。”环球资源展览部总裁黄谭伟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Sonny Vu和英特尔副总裁Jesse Fang等针对可穿戴市场的分享,让深圳制造企业看到了新的机会。
据黄谭伟透露,目前深圳企业数量占据环球资源电子展参展商数量接近60%。
“可穿戴的概念很火,但目前市场还没有量。”深圳市泰瑞德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毛胜军对记者表示,火了三年的平板电脑市场目前接近利润崩盘,而被认为是“the next big thing”的可穿戴和智能家居等尚难当大任,深圳山寨圈目前处于青黄不接的局面。
平板利润崩盘
“现在一台平板电脑的出货价最低可以做到180元,利润只有5元。”毛胜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平板电脑一度是深圳中小制造企业继山寨手机后找到的一个香饽饽,但目前这个市场已经味同嚼蜡。
五年前,在深圳积累了人脉、供应链等资源的毛胜军开始创业,其创立的泰瑞德主要从事车载导航业务,目前年销售额在一两亿元区间。
毛胜军表示,深圳电子制造业的最大优势是配套齐全,上游元器件、方案商、渠道等都不是问题,“只要有订单,就有利润”。
2012年看到其他企业做平板电脑红红火火,毛胜军也分出一部分团队切入进来。当时,由于上游芯片尚不完全成熟,需要进行一定的配套开发,平板电脑市场尚有一定门槛,同时,市场在苹果iPad的带动下需求很大,“我们多的时候一个月能生产一万多台,每台的利润有六七十元。”
随着全志、瑞芯微等国产芯片的成熟,平板电脑的技术门槛迅速降低,大量厂商蜂拥而入,价格战如约而至。
深圳市蓝魔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俞发兴对记者表示,目前深圳平板电脑圈规模最大的一年可以做500万-600万台,主要是给海外市场做定制,依靠低成本出货和快速周转,才有一些利润。
但是,中小厂商的淘汰赛已经开始,“那些规模在几十万台和十几万台的厂商已经有很大的生存压力。未来平板电脑一定会形成像PC市场那样的寡头格局”。俞发兴说道。
毛胜军亦对记者表示,面对几无利润的现状,其对平板电脑这块业务的对策是收缩工厂,“只养工程师,不养工人”,有了订单才去找方案和产能,所谓工程师的任务也不是研发,而主要是对代工厂的产品进行测试、验收。
芯片厂商激战
在毛胜军看来,深圳平板电脑产业的勃兴得益于上游芯片商的价格战,但芯片价格战同时也让下游终端企业面临利润困境。与此同时,芯片企业自身在价格战中亦无法置身事外。
毛胜军向记者透露,三年前,一颗平板电脑芯片可以卖十几美金,而现在已经下滑到5美金,有些国产芯片甚至只有3美金,“他们的投片成本却不低,甚至是翻番”。
有业内人士认为,如果说苹果开创了平板电脑蓝海,而全志则开创了深圳平板电脑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高潮。这家位于珠海的芯片设计企业于2011年底推出的一款名为A10的芯片,让中低端平板电脑成为一个在体验上可以让用户接受的数码产品。
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推广,锂电网(li-b.cn)欢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