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及能源短缺问题使得新能源汽车推广迫在眉睫。摆在政府和企业面前的推广任务十分艰巨:2015年实现50万辆的目标目前为止完成不到十分之一。新能源汽车市场化之路急待破局。
日前,2014海西新能源汽车博览会在厦门正式开幕,以“创新力·行动力”为主题的中国新能源汽车推广与应用论坛同期举行。政府负责人、车企代表及行业专家也普遍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潜力巨大,但亟须在政策导向、产品路线、商业模式等方面进一步变革创新。
产品准入应加大力度
地方保护一直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一道“隐形墙”,当前最迫切要解决的就是打破这道“隐形墙”。让新能源汽车发展在全国范围内畅通无阻,形成一个全国性的市场和标准,这样才能彻底激发各汽车企业的发展积极性,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这也是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上工信部目录的新能源产品超600款,但实际在市场上销售的仅十余款,就是这十余款车在进入各示范城市时,还要几经“地标”筛选,无疑给消费者的选择少之又少。示范城市理应采用开放的心态,让已经具备一定竞争力的产品参与到市场的竞争,为有环保意识的人士提供丰富的品牌选择。
清华大学教授陈全世在本次论坛上呼吁,政府应该加紧开放准入门槛,“既然是一个新的行业就需要新的企业,自然需要新的企业家。国家行政权力太大,市场的手太弱,应该让企业对准市场需求,开发适合老百姓的产品。”
值得乐观的是,从今年上半年开始,整个新能源汽车推广的政策环境有了开放的迹象。近期北京市快速、密集公布了首批新能源企业和产品目录,共有6家企业7款车型入围。上海准入目录已进行到第六批,共7个品牌9款车型。这两个城市的准入车型中,外地品牌占有率远超30%。另外,天津市也表示不会对车型技术路线设限。
京津沪这三个重要的示范城市均实施汽车限购,但给予新能源汽车优惠政策,能进入这些城市的新能源汽车更有竞争力。这些市场的开放固然利好,但在开放的程度和速度上都有待加强。北京目录将插电式排除在外,上海的地方补贴也暂时只发放给本地企业。地方保护“痕迹”仍然存在,因此受到质疑。
地方配套政策需加紧出台
政府的支持和补贴是新能源汽车大规模走向市场的重要因素。2013—2015年国家补贴政策迟至2013年9月中旬才出,首批推广应用城市名单则晚至11月底才公布。而至今这88个示范城市的具体推广办法还未出齐。过长的空白使得新能源汽车没有形成连贯有序的发展,市场销售一度处于停滞状态。
据了解,一些示范城市透露已基本定下补贴标准:北京、天津均采取与中央1比1的补贴比例。上海将延续2012年出台的纯电动汽车补贴4万元/辆,补贴插电式混合动力车3万元/辆的标准。深圳补贴与国家补贴一致,但不退坡。虽然上述城市已大致确定补贴标准,但大部分地区的车型准入、补贴发放等细则仍迟迟未落实。政策越滞后,完成当地规划目标的压力和难度也都越大。
按照国家政策,2014年的补贴标准较2013年退坡5%。众泰集团董事长吴建中在论坛上呼吁,地方政府要尽快行动。“靠产业自然的发展,可能要五到十年才能成长起来,我们希望通过政策的支持加快发展。在2013年没有多少新能源汽车享受到政策优惠,在2014年希望有快速的、接地气的政策。”
进入首批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的福建省城市群包括福州、厦门等9个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实现全省涵盖。福建省经信委产业协调处处长陈传芳在论坛上介绍,福建省的新能源汽车推广方案正在制定,将很快推出。他同时也向参加本次论坛的福建“9+1”城市相关负责人呼吁,抓紧探讨,尽快进入角色,争取做到更多的推广应用。
可持续发展模式有待形成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201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1.76万辆,同比2012年增长了37.9%,其中纯电动车销售14604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销售3038辆。尽管新能源汽车增速快于整体车市,不过距离2015年累计产销50万辆的目标仍有很大差距。
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推广,锂电网(li-b.cn)欢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