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电动自行车行业正处于十字路口。
来自中国自行车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规模前50名的电动自行车企业产量同比下滑1.98%,电动自行车所需塑件出货量同比下降超30%。这是电动自行车行业15年来首次出现产量同比下滑。
中国自行车行业协会研究室相关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电动自行车行业已接近饱和,正在步入行业拐点。
据统计,目前实际生产电动自行车的企业已经从2000年的2000余家,锐减到现在的700多家,约三分之二的生产企业陆续退场。另一方面,几大巨头却逆势扩张,行业优胜劣汰趋势明显。
禁令挡不住建厂热潮
2005年珠海成为国内首个通过立法禁止电动自行车上路的城市,尽管“禁电”声不断,但电动自行车行业却逆势扩张,全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从2005年的0.2亿辆增长到目前的近2亿辆,总产值超1000亿元。
广东是全国电动自行车政策最严的省份,省内多地已经实行或计划实行禁售超标电动车。除珠海外,2006年广州也开始实行 “禁电”,随后佛山、中山、东莞、惠州等多地陆续加入“禁电”行列。
但禁令仍阻挡不住行业巨头进入广东设厂的热潮。位于东莞黄江镇的一家占地不到30亩的工厂是绿源在2013年3月份建成的。两条长达60米的生产线,100多位工人,经过10余道组装工序后,一年有20万辆的电动自行车从这两条生产线上输出,流向各地。
在行业增长放缓的背景下,绿源方面表示仍保持着30%的产销增长率。9月份更是实现同期1.6倍的增长,逆势上扬。绿源集团华南事业部总经理李松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称,目前看来,集团今年产销增长率将超过30%。“30%只是我们初步核算的数据,实际肯定不止这个数,今年华北、华南市场表现很好。”
就在广州“禁售电动车”规定震动全行业之前,8月份,绿源第6个生产基地——山东沂南千亩产业园正式投产,该产业园总投资20亿,年产能达200万辆。集团高管们一边为广州“禁售令”四处奔波,一边谋划着绿源的下一步扩张。据李松透露,目前绿源在佛山、广西都在谈项目。
除绿源外,雅迪的发展势头同样迅猛。据雅迪官网介绍,雅迪目前在国内拥有天津、江苏、浙江以及广东东莞4大生产基地,产能达600万辆。截至2013年,雅迪已经连续8年保持着30%的产量增幅,预计2014年销售额将突破100亿元,并计划于2015年在香港上市。
雅迪广东分公司总经理周超表示,在今年行业发展放缓的背景下,雅迪前三季度产量增速并未下降。100亿元的销售目标预计今年能够完成。“由于行业产销量向品牌化企业集中,公司产能还依然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未来公司仍将继续扩大产能。”周超说。
中国自行车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爱玛、雅迪、新日、绿源等十家一线品牌已经占到总产量的47%。江苏省自行车电动车协会理事长陆金龙告诉记者,整个电动自行车行业包括上下游产业链,总产值已经达到了2000亿元。
中小企业逐渐减少
8年前,刚初中毕业的刘鹏没有想过,8年后,他每天的生活将会是为了自己的小厂而四处奔波。2006年,在结束百无聊赖的初中生活后,刘鹏没有继续再进高中,而是待在父亲的修车店里,开始学习修车的手艺。
当时,电动自行车正处于井喷式发展的黄金阶段。意识到电动车行业的高毛利及蕴藏的巨大市场需求后,刘鹏与好友张光(化名)合伙在广东深圳开办了自己的电动自行车小工厂,当上了小老板。
由于资金有限,工厂规模并不大,生产方式也相对大企业简单。工厂只有1条生产线,所有电动车零部件均来自供应商,工人只需将外购来的配件组装成一辆电动自行车即可。
由于企业小,为了节省生产成本,刘鹏的工厂零部件并非来自行业内知名供应商。他们有自己拿配件的渠道。“浙江、江苏零部件比较多,采购有价格优势,”张光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经历刚开始创业的艰难后,刘鹏的生意随着电动自行车的行业黄金期,慢慢上了轨道。后来厂房换大了,生产线加长了,工人也增加到了50多人,月销量也上升到了3000台左右,拥有三四十个稳定的经销商。
再后来,为顺应行业潮流,刘鹏又建了一个小工厂,专门生产锂电电动车,目前锂电车月销量已过千。“这几年,月产销量还有一定上升,但由于没有更多资产投入到品牌推广上,销量上升幅度很小。”张光介绍道。
在电动自行车行业里摸打滚爬5年,张光对于行业内企业的兴起衰落早已见多不怪。“电动车企业是越来越难做了。”但在他看来,因为处在政策环境较严的广东,中小企业消失的主要原因更多是因产业不达标而不断被行政处罚最终只好倒闭,而不是传统的市场淘汰造成。“我认识几个朋友,他们(的小工厂)都破产关门了。”
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推广,锂电网(li-b.cn)欢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