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中国在近年来已经做了不少努力,但2014年国内的减排、能耗的目标完成仍面临着挑战。
上周,中国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中长期规划《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下称《规划》)出台。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尽管困难重重,中国“十二五”节能减排的目标将顺利实现。
但如何平衡应对气候变化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包括解振华在内的业内人士都有不同的看法。在他看来,应对气候变化和经济发展并不矛盾。
但对企业来说,则可能意味着对环境目标的过度强调会在短期内影响利润。
行政手段强控
在解读《规划》时,解振华说,截至2013年中国已经实现碳强度下降了28.56%,相当于减少了25亿吨二氧化碳的排放。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2013年已经达到了9.8%,森林蓄积量已经提前完成13亿立方米的任务,达到了20亿立方米。
中国的努力成效是明显的。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1990年-2010年,中国通过节能提高能效,累计节能量占全球58%,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只有9.8%,从2005年到2013年,水电装机容量翻了一番,风电提高了60倍,光伏发电装机提高了280倍,整个中国的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容量占了全球的24%,在2013年增量当中占了37%。
解振华坦言,要实现中国已经确定的碳强度,即在2005年的基础上,到2020年降低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要达到15%,确实有相当大的困难。
解振华所说的碳强度即是指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从目前的情况看来,中国今年的减排、能耗的目标完成得并不理想。根据解振华介绍,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是7.4%,原来按照计划要求,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应该是4%,但是今年上半年已经达到了5%。单位GDP能耗,原来计划3.9%,上半年已经达到4.2%。
不过,伴随减排而生的还有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机遇。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姜克隽向本报表示,国家的节能减排计划有利于中国环保产业发展。他说,环保设备、环保行业相关产业、低污染产业,以及高端服务业、高端金融等都可能成为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点。
按照官方的说法,中国的节能环保产业预计到2015年“十二五”结束的时候,年产值能够达到4.5万亿,吸纳的就业人口可能有3200万至3300万人。
但从短期来说,一些煤炭产量、产业比重大的省份,如煤炭依赖度较高的山西、内蒙古等地可能要受到影响,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王铮此前表示。
云南省某市一位政府官员则对本报说,“如果政府过度要求企业使用更先进的设备来减少碳排放,这就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
宏观经济下行使得一些地区可能放松对节能减排的要求。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8月份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全国部分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增速逐步加快,可能对全年节能减排目标实现带来不利影响。
目前,国家已通过行政手段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6万亿“蛋糕”待分
为实现对世界的承诺和应对国内糟糕的雾霾天气,中国已经做了这样的试探:在一些城市进行碳排放交易试点。
碳排放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按照这样的市场机制,那些碳排放大户在自身排放超标的情况下,可以购买其他企业通过节能减排节省的指标。
在碳排放交易逐步启动以后,发电、钢铁、石化、有色金属冶炼等行业无疑会面临较大的节能减排压力。中国能源消费目前的结构仍以火电为主,火电厂消耗的原煤占全国煤炭消费量的一半以上,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国碳排放量的四成左右。
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推广,锂电网(li-b.cn)欢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