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针对中国光伏产品第二次“双反”尘埃落定。
美国当地时间1月21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外公布了对华光伏双反案终裁结果,认定自中国进口的晶体硅光伏产品对美国产业构成实质损害,美方将据此征收“双反”关税。这也是自2012年以来针对中国光伏企业的第二次“双反”。
但是在经历了上一次的“双反”事件之后,各家光伏企业都在试图利用各种方式将“双反”带来的影响降到最小。
二次“双反”
这一次的“双反”是始于美国为回应德国光伏企业巨头太阳能世界公司美国分公司的申诉,美国商务部去年1月开始对从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进口的晶体硅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
去年6月3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初步裁定中国大陆出口到美国的晶体硅光伏产品获得了超额政府补贴,补贴幅度为18.56%至35.21%;7月25日,美国商务部又公布了对华晶体硅光伏产品反倾销初裁结果,认定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输美晶体硅光伏产品存在倾销行为,其中中国大陆产品的倾销幅度为26.33%至165.04%,台湾产品的倾销幅度为27.59%至44.18%。
22日,对于美国的光伏“双反”最终的裁定,中国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负责人发表谈话指出,美方调查结果无视事实依据和法律规则,接连对输美中国光伏产品发起调查,并采取不合理的限制措施,违反了美国承诺的遵守世贸规则的义务。美方滥用贸易救济措施的做法,严重损害中国企业和美国下游用户和产业的利益,阻碍美国以及全球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和进一步合作与利用。中国企业对此表示强烈不满,中国政府对此表示严正关切。
该负责人指出,中方敦促美方严格遵守国际规则,采取负责任的态度与行动妥善处理贸易摩擦。同时,中方将考虑在WTO框架内和美国司法体系中行使权利、维护自身利益。
实际上,这也是继2012年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双反”关税后,美国针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又一次“双反”调查。
针对中国光伏产业的打压不止这些,仅仅从近几个月来看,海外对中国光伏制造业的“围剿”远尚未结束,随着世界各国对光伏行业的关注度不断加强,可能有愈演愈烈的态势。就在2014年12月,加拿大政府宣布对中国的晶硅光伏组件和薄膜太阳能产品启动反倾销、反补贴调查。
业内预计未来有关光伏产品的贸易争端将有增无减。
规避不利影响
虽然此次“双反”的局面已经无法避免,但是从2012年第一次“双反”以来,中国光伏组件生产商也在积极进行战略转型,欧美市场份额已不再是一支独大。
此外,不少光伏生产商的业务范畴除了生产组件,也在向光伏电站建设等领域拓展。有些企业也希望同时通过上诉的方式止损。
据了解,2015年全球光伏新兴市场有望进一步爆发,印度、泰国、智利、巴西、南非等都有望呈现爆发式增长。
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推广,锂电网(li-b.cn)欢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