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锂电网(li-b.cn),锂电产业链服务全平台!
2025年01月13日   星期一    |  广告单价 |  锂电资讯
首页 > 资讯 > 分析 > 中国汽车产业如何度过“进化危机” 转型升级是出路

中国汽车产业如何度过“进化危机” 转型升级是出路

来源: | 作者:admin | 分类:分析 | 时间:2016-09-24 | 浏览:4250
文章顶部
摘要:只有摒弃盲目超速、GDP排位的价值取向,以创新为根本驱动力,提升产业自主创新水平和内生增长的动力,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和高效低能耗的产品,并向后市场服务延伸,展开产业链的深度合作,才能打造出真正的竞争力。

中国汽车产业如何度过“进化危机”  转型升级是出路

在王瑞祥看来,只有摒弃盲目超速、GDP排位的价值取向,以创新为根本驱动力,提升产业自主创新水平和内生增长的动力,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和高效低能耗的产品,并向后市场服务延伸,展开产业链的深度合作,才能打造出真正的竞争力。

达尔文的进化论告诉我们,人类当初若是在进化的分支上走错了一小步,今天也许还在森林里和近亲黑猩猩一起愉快地玩耍。这则生物学界笑谈背后的残酷法则同样适用于中国汽车产业。

我国已经连续五年稳坐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大国的王座,但欢呼庆贺的同时也应该冷静地看到这种“大”的表象背后的危机。正如牛顿第二定律所说,物体的质量越大,改变其运动状态越是困难。如今的中国汽车产业既有整体产能过剩的困扰,又遭受着来自互联网等新兴行业的冲击,在能源、环保、交通、安全方面更是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而庞大的产业规模却在无形中增加着解决这些“内忧外困”的难度和紧迫性—中国汽车产业已经走到了必须转型升级的“进化岔路口”。

10月16-17日,以“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之智慧和远见”为主题的第五届全球汽车论坛在武汉召开。在前四届全球汽车论坛取得巨大成功并已跻身中国最具有影响力会议前十名的背景下,本届论坛无论在会议规模、参会企业的数量还是到场的国际各界嘉宾人数、海外媒体参与热情等方面都比以往又有了明显提高,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等18个国家和全国21个省市的千余名中外嘉宾齐聚一堂,为中国汽车产业度过“进化危机”而献计献策,可谓盛况空前。

马太效应成常态转型升级是出路

放眼全球,以绿色、智能为特征的新一轮技术创新和新兴产业正快速发展,为世界汽车产业形态和格局带来深刻变化,我国汽车工业的体制变革、机制创新也因此迎来新机遇。中国机械联合会会长王瑞祥在论坛开幕式上表示:“中国汽车工业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升级转型期,是由大到强的关键时期。”

自“十二五”以来,中国汽车行业已进入微增长。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的决定性作用逐步突显,汽车行业的竞争更加公平也愈发激烈。东风汽车公司总经理朱福寿认为,“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马太效应在汽车市场将越来越明显,这对中国车企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面对市场第一的优势地位和品牌、技术、人才的相对弱势之间的巨大反差,中国汽车与国际品牌在定位和价格上大量重叠,竞争开始短兵相接,互联网、移动技术和大数据处理等新型产业力量大举进入汽车领域的大环境,中国国际贸易行业委员会汽车行业委员会会长王侠尖锐地指出,“传统的汽车产业和企业,唯有进行痛苦的抉择,全面地实行转型升级才会有出路。”

“中国的汽车工业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链发展不够完善,实现制造强国的目标仍是任重道远。”在王瑞祥看来,只有摒弃盲目超速、GDP排位的价值取向,积极推进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产业布局优化,以创新为根本驱动力,提升产业自主创新水平和内生增长的动力,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和高效低能耗的产品,并向后市场服务延伸,展开产业链的深度合作,才能打造出真正的竞争力。

自主品牌谋突围跨界、新能源同推进

转型升级已是车界大佬们的共识,那么中国汽车行业这艘巨轮的新航向又该指向何方?

朱福寿认为,转型升级的重点有五个:一是自主品牌突围,二是迈向国际化,三是节能减排,四是跨界融合,五是抢占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先机。

当前自主品牌面临的压力不言而喻:整体市场份额持续下滑,车企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赢利能力不足,而企业的产能扩张仍没有停步,行业即将面临全面的产能过剩等等。“加快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在关键领域与核心技术上取得新的突破,把新技术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陈德美表示,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品牌影响力,实现自主品牌突围是当务之急。

而在各大跨国汽车企业不断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时,本土车企也应该以国际化的理念,推动“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利用资本和市场的优势,积极参加海外参股和收购,最终实现“走进去”,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企业。“汽车行业的特点是,只有达到国际水平的产品,才能为市场和主流用户服务。”观致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郭谦认为,“整合国际资源,通过建立国际化的团队,按照国际化的标准控制开发流程,才能使产品标准达到国际水平。”

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推广,锂电网(li-b.cn)欢迎投稿。
分享到:

合作机构: ofweek锂电网 | 电池在线网 | 亚太电池展 | 巨典展览 | 德泰中研 | 振威展览 | 亚化咨询 | 知行锂电 | 高工锂电 | 深圳市电源技术学会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锂电网(li-b.cn) | 粤ICP备18158530号


扫码关注微信
获取更多商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