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展新能源电动车刻不容缓,尤其是应该大力发展小型电动汽车。”在日前召开的第四届新能源电动车产业聚智峰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再一次呼吁说。
本世纪以来,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外发展得如火如荼,由于特斯拉的异军突起及雾霾的肆虐,电动车更是被寄予了厚望。经过10多年的努力,我国自主开发的电动车已开始批量化进入市场,发展的环境逐步改善。
但相比国外,我国微型电动车的发展道路却颇为崎岖,随着硬性消费市场的逐步饱和,作为中国原创、节能、环保的民生产业,电动自行车产业的发展也已进入拐点。
在中国经济由高增长转为中低速增长的新常态下,我国电动车产业如何才能抢抓机遇实现跨越发展,电动自行车产业又将怎样冲破瓶颈呢?在当日的智聚峰会上,来自各个领域的代表各抒己见,期望为新能源电动车的健康发展拨云见日。
出台微型电动汽车标准迫在眉睫
“由于既可以减轻城市空气污染、保障石油与国家能源安全,还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缓解温室效应。”在杨裕生看来,当前发展电动车刻不容缓,但相对于长程、高速纯电动车,我国更应大力发展微型电动汽车。
“这种车价格与我国广大群众的消费水平相吻合,适合大量二、三线城市和城镇化人口的出行需求,既可用铅酸电池也可用锂离子电池,而且电池用量少、车身轻,节能省钱,又提高了安全性,正是我国面向广大消费者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杨裕生介绍说。此外,发展微型电动汽车已经成为国际潮流。美国、日本、欧洲均已发布了微型电动汽车标准和管理法规,鼓励使用微型电动汽车,推动低碳交通系统建设。
“但在国内微型电动汽车上路却惹得地方政府要‘承担法律责任’。”对此,杨裕生呼吁有关政府部门加快制定微型电动汽车标准,完善交通法规,允许微型电动汽车上牌上路,鼓励民营汽车企业和国营汽车企业并驾齐驱。
持续为微型电动汽车叫好的还有原机械工业部电工局局长、亚太电动车协会执行委员周鹤良。在他看来,除了环保、安全、适合城镇化发展要求,微型电动汽车还拉动了电池、电机、电控及充电设备等上游产业链配套产品的发展,“时速在35~70公里的微型电动汽车,只要能符合国家汽车安全、加速性能、可靠性等技术指标,就应该规范引导,不能歧视!”
“新能源汽车的电池要多元化、个性化发展,铅电池、锂电池、超级电容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应在满足当下用户需求的同时,逐步提高电池技术水平。”他强调说,只要生产、销售、回收环节处理好了,铅电池的污染完全是可防可控的。”周鹤良介绍说,山东省已从微型电动汽车的标准制定、行业自律、政府立法等方面走出了很好的路子。
电动自行车产业拐点提前显现
“今年电动自行车行业没有旺季,这在以前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中国自行车协会理事长马中超透露,该行业已经结束了过去几年20%甚至30%的高增长率,“行业发展真正的拐点已经提前显现。”
对此,他分析说,除了宏观经济新常态的影响,还有三条内因:
其一,社会保有量今年底将接近2亿辆。城市市场前两年已经趋于饱和,但随后的“下沉农村”战略并不理想,再加上电动自行车“轻量化、锂电化、智能化”趋势的提前到来,以及准入门槛的降低和地方保护的松动,各地已形成了电动两轮、三轮、四轮一同发展的新局面,电动三轮车取代了相当一部分电动自行车的农村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