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鸿祎最近很忙,忙着在各种公开非公开场合为360公司旗下的一款智能手表“360儿童卫士”站台。除了在每一次演讲时都会有意无意的以段子的方式提到360儿童卫士,近期还在微博上积极与粉丝互动,连续送出50台360儿童卫士,甚至昨天还在个人微信公众号上了发表了一篇《表哥有话说:我为什么要做儿童手表》的文章。
频繁动作的背后是360公司遭受产品荒之后,周鸿祎急需寻求突破口的急躁,但同时也是360公司押注儿童可穿戴这一细分市场的决心。
360儿童卫士是360公司开发的儿童智能手表,目前已是第二代产品。通过手机app与它相连,家长可以获取孩子所处位置的反馈信息,使用内置的GSM通信模块与孩子建立单向通话,以及通过手表录制的10秒录音来了解周边区域环境。同时孩子也能够使用手表主动发送SOS求救信号。
看得出来,360儿童卫士是一款定位于帮助家长实时监控孩子位置的智能设备。它所进入的市场是一个目前来看抓住了用户需求的细分领域——儿童可穿戴。
除了360和智能手表,儿童可穿戴领域也有其他公司和其他产品形态存在。步丢和云朵是两款同样主打追踪定位、提醒预警功能的智能可穿戴设备。不过,与360儿童卫士相比,形态上它们都使用了鞋子这样一款儿童日常生活经常会穿到的物品,而不是一个单独的配件(或饰品)。发烧总监“iThermonitor”体温贴、乐测体温贴以及豆芽科技的智能身高体重仪和智能体温计,则代表了儿童可穿戴的另一个方向:将用户群体更细化到了低龄儿童及婴幼儿,帮助家长测量孩子的身体数据,来了解孩子的健康状况。
当然,在国外儿童可穿戴设备同样早已酝酿兴起。Filip是一款能够通过手机软件相连接,向家长分享孩子的地理位置和个人状况的智能手表。Sproutling则更加专注在出生不久的婴儿,通过佩戴在婴儿脚上的脚环、安装在婴儿房中的室内感应器和内置在家中手机里的应用程序,它能将婴儿的心跳、动作和室内温度等指标综合形成可供量化和评级的数据,告诉家长并提醒可能发生的危险状况。
可能你也发现了,这些儿童可穿戴设备的思路大致可以归纳为两类:安全和健康。但归根结底,核心是“监控”:监控孩子的位置,增加一层安全保护;监控儿童及婴儿的身体状况,保障其健康。而从360儿童卫士的市场反响——360儿童卫士在京东商城上尝试过两轮抢购活动,3.6万和10万台均在极短时间内售罄——来看,似乎对家长来讲,“实时了解孩子的状况,预防意外伤害发生”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刚性需求。
这里提到的伤害指的不仅是走丢、被陌生人拐走、被骚扰性侵,还包括生病住院、救治不及时落下后遗症等。也即是说,儿童可穿戴并不是凭空捏造而成的需求,它切实的存在,是有价值的、可行的。
一年前的PingWest文章《可穿戴设备让谁穿戴?老人、儿童和宠物》也阐述了相同的观点:对儿童而言,地理位置、饮食及健康状况等数据需要被时刻关注,但是儿童自身并不能直接获知和掌握这些数据,因此需要他们的亲属(通常指父母)使用可穿戴设备来获取数据,并基于这些数据做出相应决策。儿童可穿戴设备的一端是需要被密切关注健康和安全成长的婴幼儿,另一端是监控这些健康、安全数据的父母。这是一个被共享的产品,家长愿意为他们的孩子买单。
也许,这就是即使耗费数千万人民币,周鸿祎也愿意将儿童智能手表做下去,并且持续为其背书的理由。但是,就目前国内的发展现状来看,实际上,我们不得不承认:儿童可穿戴尚处于蛮荒期。
首先可以从产品形态来看,鞋、手表、脚环、体温贴,你可以感受得到儿童身上的每一寸似乎都可以被利用来作为可穿戴设备的发挥空间。多样化的产品形态虽是良性,但也可以解释为盲人摸象时的杂乱。
你应该能够想象得到背后的原因:儿童可穿戴是一个相对而言门槛偏低的领域,当发现有机会和苗头时,创业者都开始蜂拥而入。每个人都将自己的想法融入到产品中去,都认为自家的产品才是适合用户(儿童及婴儿)的最佳形态。
拿鞋和手表、或手环举例,核心都是安全定位、位置监控,但到底哪一家产品才是最适合儿童。智能童鞋的创业者说:鞋子是儿童的必需品,不会增加其他累赘,当然是最佳的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手表的人却说:手表易携带摘取,在定位的同时还能提供语音通话、发送SOS求救信号、计步等更多功能。
其次,从产品本身而言,缺乏统一的标准、数据不精确等可能存在的问题也是儿童可穿戴设备眼下的一大“致命伤”。
例如,同样是智能定位童鞋,步丢和云朵在定位芯片具体安装位置的设计方面就存在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况:云朵认为将定位芯片安放在鞋底能确保数据获取的完整性以及外观设计一体化;而步丢认为在鞋底的定位芯片会影响儿童的健康发育,因此将其设计在鞋舌部位,口袋式设计也保证了拆卸安装的便利。另外,即使是广受好评的360儿童卫士,也存在定位不精准、地图偏离等情况。
这些产品本身的不完善,在那些希望能监控孩子安全的家长看来,可能就意味着无法信任。相对来说,对于主要面向成年人主打健康追踪的智能设备而言,即使设计上略有差异,但总体上市场基本已经“默许”了手环是一种恰当的方案。而如果希望在运动追踪之外还有更丰富功能,智能手表则成为了又一种“共识”。
再次,从销售模式和销量来看,儿童可穿戴设备也还都还处在“教育用户”的最早期阶段。
360儿童卫士在市场上能够受到欢迎,一方面有着360公司投入的几千万人名币研发成本,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360的品牌背书——它是360出品。而对于那些创业公司来说,可没有这样的实力。不同于360可以直接在天猫和京东两个中国最大的电商平台上发售,它们通常选择先去众筹网站积累早期资金和人气,并通过这一批天使用户去收集用户反馈完善产品,并起到示范作用。之后再通过预售的模式,回笼资金来完成生产。
目前,步丢刚刚将预售的3000双智能童鞋交付到用户手中,而其他厂商的销售数据暂不便透露,从各众筹平台和预售网站的预订量来看,大都停留在一万用户左右。作为对比,Jawbone刚刚推出第三代产品UP3,今年进入中国的Fitbit,销售渠道则已经涵盖了京东、亚马逊、天猫及苹果。
另外,资本市场对儿童可穿戴设备模棱两可的观望态度,也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该领域仍处在试水阶段。
除了360属于巨头进入该领域以外,其他儿童可穿戴领域的玩家都属于创业公司。上述提到的几家国内公司,大都处在天使或寻找融资阶段,最高的可能是步丢刚刚完成的数百万美元A轮融资——但投资者也基本上不愿意太早透露过多细节。相较之下,面向成人的可穿戴设备公司不少都早已获得投资者的青睐,例如Misfit公司B轮融资达1520万美元,成立时间更早的Jawbone则融资1.47亿美元。而且,更明显的信号是,可以被视作行业成熟与否的风向标——苹果、Google、微软等巨头,虽然也都涉足可穿戴设备领域,但抢夺的都是消费能力更强的成年人用户群。
总而言之,儿童可穿戴设备领域确实存在着巨大的需求,巨头360押注、创业者蜂拥也让这个领域看起来一片美好;但不可忽视的是,这一片美好之下,技术、设计、用户甚至资本等因素的不成熟。这些或许都会让创业者不得不先经历漫长的蛮荒期,才能迎来收获。
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推广,锂电网(li-b.cn)欢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