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国家正式取消稀土出口配额。1月21日,商务部透露稀土出口关税或于5月2日取消。1月28日,工信部表示六大稀土集团将于年底前完成以资产为纽带的实质性重组。接连不断的重磅消息让2015年的第一个月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稀土月”。
关键的5个月
自1998年起,商务部都会在每年年底公布来年第一批稀土出口配额的上榜企业名单以及分配的配额数量,但这个惯例在今年1月1日被打破了。
2014年12月31日,商务部发布了《2015年出口许可证管理货物分级发证目录》,稀土赫然出现在商务部驻各地特派员办事处签发出口许可证的22种货物行列中,属于带有引号(“”)标注的货物。这意味着企业只需凭出口合同便能申领稀土出口许可证,无需再同时提供批准文件。
至此,我国施行了16年的稀土出口配额制度正式宣告终结。但一石激起千层浪,外界对此众说纷纭。
国外媒体倾向这是迫于西方势力施压以及市场垄断地位受威胁做出的应激反映;而国内媒体则表示出对后果,即稀土作为我国战略资源是否将面临大量流失的担忧。
与此相对,业内反应较为平淡。早在2013年,便有专家从世界贸易组织(简称世贸组织,WTO)法律适用角度分析认为,我国稀土管理方式一直存在“行为全线违规”,在这场诉讼中败局已定,“我能反杀”是对国际法认识模糊以及侥幸心理使然下产生的一种错觉。
与取消配额相比,业内更关注出口关税的存废。对此,商务部发言人的回答是“保留出口关税至今年5月2日”。
取消稀土出口配额和出口关税后,稀土出口将何去何从?社会普遍认为,以资源税代替关税、以“从价计征”取代“从量计征”或将成为抵消败诉不利影响、稳定稀土价格的初期国家财政政策。而1月28日,工信部副部长苏波在重点稀土省(区、市)和企业工作会议上“抓紧完善出台稀土资源税改革方案,以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方式,实现对稀土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的官方表述,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坊间的猜测。
政策上的一系列破旧立新,能否迎来稀土行业的改弦更张?
中国稀土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占恒表示:“要想稳定稀土价格、规范管理稀土开采,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强稀土资源的有序化开发管理,关键在落实。”
整顿行业秩序、清除行业发展阻碍显得尤为紧迫,也将成为接下来5个月的重点。
倒逼出的商业收储
从1999年开始,欧美、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就不断诉讼中国的稀土出口保护政策。2014年8月,世贸组织驳回中国的上诉,正式裁定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的政策违反WTO自由贸易规则。可以说,我国的稀土出口政策始终伴随着西方的阻挠。
但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稀土行业几次重大改革几乎都归功于这种“倒逼”。
2014年12月25日,国储局与中国铝业、中国五矿、赣州稀土、厦门钨业和广晟有色签订了稀土收储协议,喊了多年的稀土战略收储付诸实施。同年10月31日,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正式上市稀土品种氧化镝和氧化铽。共计3000余万元的两种稀土产品一经挂牌发售,在短短5秒和24秒内便宣告售罄。这是中国投资者首次以商业收储模式进入稀土产业。
稀土共有17种元素,泛亚为何只选择氧化镝和氧化铽上市,是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的。永磁是稀土下游消费量占比最大的产品,比例超过40%,而氧化镝和氧化铽就是永磁生产必备的稀土品种,因此这些稀土种类的价格变化可以视为稀土涨跌的风向标。而目前氧化镝、氧化铽的价格处于历史相对低点,结合未来国家产业政策调控更趋严厉、消费领域需求不断增长,此举将使稀土价值有望得到更合理的回归。
对此,国土资源部经济研究院李瑞军博士给予了高度评价:“泛亚无形中把国家这么多年一直想做的、鼓励做的商业储备做起来了。如果哪天我们产业成长起来,国家、产业需要大量战略小金属,泛亚就成了咱们国家第二个后勤部,我觉得这是最有意义的一个地方。”相关专家亦表示,商业收储有助于缓解国家财政有限带来的战略收储规模有限的情况,有利于更合理的保护资源。
据悉,大宗资源类商品的商业收储模式已在铟、锗、钴、钨等稀有金属产业发挥巨大作用。大量民间资本通过交易所平台反哺产业,为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提供了支持,形成了“资源保护与开发-商业收储-实体企业和投资者双赢-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
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推广,锂电网(li-b.cn)欢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