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两大打车软件,即阿里巴巴旗下的快的打车与腾讯旗下的滴滴打车14日宣布“战略合并”,组成联合公司。两大打车软件在情人节当天突然宣布“联姻”,令外界意识到,中国移动终端打车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将落入这一新组建的联合公司手中。分析人士认为,快的与滴滴的联合基于扩大经营利益,避免陷入恶性竞争的考虑,有在市场建立“寡头统治”之嫌,但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可能会创造有利于业界与消费者的结果。
“烧钱大战”戛然而止
路透社15日报道说,快的打车与滴滴打车14日联合发布声明,决定“战略合并”,新组建的联合公司实行联合CEO制度,具体细节将在春节后公布。合并后的公司估值约60亿美元,具体持股结构目前还不明朗。但可以确定的是,快的和滴滴的既有品牌和经营体制将保留,业务各自独立。
原本为竞争死敌的快的与滴滴“化干戈为玉帛”,令外媒纷纷猜测背后动机。美国《华尔街日报》称,快的与滴滴在过去一年间掀起“烧钱大战”,以优惠券等方式对乘客和司机进行补贴,疯狂抢占市场。去年上半年两家公司优惠措施规模高达3.25亿美元,“竞争明显走向失控”。分析称,高昂的竞争成本或许是这两家公司突然转变想法,宣布停战的原因。此外,在整合资源后,双方各自市场份额将更稳固,会有更多的资源投入代驾、公交等相关移动出行与物流领域。
“强强联合”有垄断嫌疑
根据易观国际的行业报告,截至2014年末,中国打车移动终端用户达到1.72亿,其中快的打车、滴滴打车市场占有率分别为56.5%和43.3%。美国《华尔街日报》15日表示,这意味着联合组建的“打车巨无霸”将会垄断中国打车软件市场。
对于这种说法,路透援引快的与滴滴方面高层的观点称,比起整个新平台出行业务,移动打车仅占一小部分,“不存在单方面的垄断”。不过有分析称,双方的联合创造了一个事实上的垄断经营体。而美国《福布斯》中文网14日分析称,合并后两家都面临创业精神自此夭折的风险,而这两家公司背后分别站着腾讯和阿里巴巴,两家关系将变得十分微妙,未来可能演变为影响力争夺,最终导致一方或者双方出局。
北大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15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像快的和滴滴这类打车软件的合并确实很容易形成自然垄断,因为它们能吸纳庞大的客户群体,在大数据时代这就意味着经济上的红利,甚至有可能对出租车公司进行控制,因此我们必须要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来尽量规避打车软件公司对打车市场纵向垄断。
百姓实惠剩多少
对老百姓而言,快的与滴滴联合可能意味着补贴红利的减少,毕竟“价格战”将因此而终结。但《华尔街日报》称,联合公司或将有更多资源改善创新服务模式,为消费者带来实惠。《福布斯》中文网表示,合并后滴滴快的会减缓纯粹“烧钱”竞争模式,对于其他打车软件或者出租车公司来说是好事。
曹和平也表示,合并后对老百姓有好处,两家公司合并后,可以进行更加规模化的大数据管理,可以很好地保障百姓用车的安全性,譬如客户在何时、何处打车以及走哪条路线都会存储在管理程序中,让信息更加透明安全。
英国《金融时报》评论称,比起“优步”等国外打车软件的多样化服务,中国移动出行的技术与经营模式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国的打车软件无论品牌还是业务都有待强化。以快的和滴滴合并为契机,中国打车软件的竞争和盈利模式或将脱离低端的、纯粹的价格战,这或许将为中国打车软件行业的国际化创造条件。
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推广,锂电网(li-b.cn)欢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