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仿佛一夜间,各种穿戴产品都打上了“智能”烙印。然而,在内行人眼里,目前这些产品同质化严重,空有噱头,实用性不足。
智能穿戴设备同质化严重虚火过盛
自2014年被贴上“智能穿戴设备元年”的标签后,硬件厂商也好、互联网企业也罢,都卯足了劲钻向该领域。以智能手环为例,淘宝上搜索,显示有近三万个产品在售,京东上也有十几个品牌,其中既有三星、索尼等传统IT巨头,也有360、世纪佳缘等互联网企业,当然还夹杂着许多不知明厂商生产的产品。
虽然数目很多,但纵观目前市面智能穿戴产品,还没有一款能引爆行业,多数同类产品功能雷同,外形相似,陷入同质化竞争之中。昨日,《北京晨报》就援引分析人士称,目前的智能硬件产品鲜少能抓住用户强需求,某些产品噱头大于实质,整个行业虚火太旺。工信部规划设计所信息网络部主任徐志远近日也坦言,“智能设备到底怎样不可替代地满足用户需求,大家还没有找到痛点。”
艾瑞咨询集团分析师秦泽西对中新网IT频道表示,智能穿戴设备是一个新的市场,格局尚未明朗,企业扎堆涉足情有可原;但是新近创业者多数跟随巨头脚步,产品形态、功能都有模仿巨头公司产品的迹象。
依然以智能手环为例,据悉,目前智能手环在功能设置上面,大多存有来电提醒,闹铃,测量运动量和监测睡眠质量等功能。“这些功能一些APP就可以实现,完全没必要再带一个手环,有点鸡肋。”在北京上班的刘先生对中新网IT频道说道,他对智能手环失去兴趣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这些产品功能缺乏,单调,可替代性强。
同类智能穿戴设备价格悬殊
除了同质化严重外,这个市场定价也比较混乱。中新网IT频道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发现,以智能手表为例,众多产品虽然功能雷同、外形相似,但是售价悬殊,几十元、几百元甚至几千元的产品都有。咨询商家原委,得到的答案几乎一致:品牌、工艺不一样,价格自然不同。
秦泽西认为,同类产品价格悬殊主要原因是产品自身功能和技术含量不同,“目前市面上,不同品牌产品采集数据精准度都不一样,只有经过市场检验才能判断其是否物有所值。”
另外,秦泽西还说道,目前智能穿戴设备还存在一个现象,即智能穿戴设备虽然层出不穷,价格也覆盖了各个阶层消费人群,但是消费者热情并不高。秦泽西称,主要有两个原因造成,一是因为智能穿戴设备空有噱头,但是实用性不足;另外一个原因是目前用户习惯还没有养成,大家对数字化的分析并不感冒。
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推广,锂电网(li-b.cn)欢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