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发改委对《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和生产准入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征求意见,这也是时隔4个月之后,发改委再次就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资质、准入条件等问计于民,新能源汽车准入“闸门”进入开启倒计时,对此,业界如何看待?新政将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怎样的影响,盖世汽车网本期业界调查(调查时间3月23日-3月29日,参与人数2169位)就围绕以上问题展开,调查共设三个问题,以下将根据调查结果及专家访谈逐一阐述。
《规定》第二次征求意见,业界普遍认为其正式颁布实施的时间节点已经临近,对电动汽车产业而言,《规定》会带来怎样的改变?调查1首先聚焦此问题,结果表明,业界针对电动汽车准入新政的态度存在明显的泾渭之分,一部分人士认为电动车市场将因此迎来一个井喷期,而另一部分则持相反意见,认为新政对行业影响有限,两个阵营的支持度基本相当。
新政的颁布表明了政府的支持态度,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生产资质将进一步放宽,势必会吸引更多的非汽车生产商及社会资本进入电动汽车行业。实际情况似乎也正好印证了此观点,在新政两次征求意见期间,已有多个跨行业造车项目先后落地,腾讯、百度、阿里巴巴、乐视、万向等多家非传统汽车制造企业接连宣布加入造车行列,而根据当前获知的信息,各家企业进军汽车行业的首选产品基本上都是电动汽车,而其中数家企业更是明确了正式推出旗下汽车产品的明确时间。
另外,还有一个利好的大背景,在多重鼓励政策的刺激下,国内新能源车市场发展已经明显提速,而随着更多投资者的持续涌入,电动汽车行业在今后两年来迎来爆发并非不可能,在调查1中,持此观点者占比43%。
当然,持相反观点的参与者也不在少数,41%的业内人士认为,《规定》看似即将打开新能源汽车准入的“大门”,但实际上仍有多重限制,门槛依然很高。新政规定的新进入者必须具备3年以上纯电动乘用车的研发基础、掌握整车制造的先关核心技术以及相应的试验验证能力等要求,几乎已经封死了“门外汉”单枪匹马闯荡汽车业之路。而以上列举的新项目中多数跨界企业都选择了与主机厂合作。这一模式究竟算不算跨界造车暂且不论,其能否形成足以影响整个行业的势力就需要好好讨论一番。
电动汽车的市场化推广仍面临着诸多制约,当下放宽电动汽车生产资质是否是必要的?调查2的结果表明,绝大多数业内对此持肯定态度,正是因为仅仅依靠当前的力量难以打破电动车市场化推广的坚冰,所以才更需要放宽限制,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其中。
一系列利好政策的作用下,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终于迎来高速增长,在2014年全年实现销量增长接近270%的基础上,2015年前两个月再迎新突破,今年1-2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2,440辆,同比增长2.9倍。其中纯电动汽车销售5,996辆,同比增长4.2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售6,444辆,同比增长2.2倍。单一增长速度而论,冠之以井喷毫不为过,但将万余辆的新能源车销量置于中国车市前两个月近四百万的销量基数上,仍然十分单薄。
要使国内新能源车市场实现真正意义上爆发,当前的鼓励政策与车企的努力之外还需要全面调动社会资源,为行业注入更多的刺激力量,持此观点者占比62%。
另外,有34%的参与者表达了不同观点。在这部分人士看来,目前阻碍新能源车市场发展的关键不是生产企业的多寡,事实上,目前参与生产新能源车的企业已经不在少数,但投放市场的产品却难以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归根结底还是核心技术、基础建设等方面的不足。
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推广,锂电网(li-b.cn)欢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