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电站的融资坚冰正在打破。
2015年4月2日,首届中国光伏电力投融资联盟会员大会在北京召开,以寻求光伏电站融资模式的突破。该联盟由国家能源局支持,并由中民新能、保利协鑫、阿特斯、英利光伏、天合光能、民生银行、华能天成租赁、鉴衡认证等十余家机构共同发起。
光伏电站融资难一直是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也是2014年中国光伏装机容量不及年初目标的重要原因之一。
2014年2月,国家能源局将当年新增光伏发电装机目标调高至14G瓦(其中分布式占60%),一年之后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新增光伏并网装机容量10.52GW。
目前,光伏电站的融资模式仍主要为传统的抵押贷款,这一形式往往将市场参与者限制为大型国有资本或上市公司,私营企业很难为项目筹集足够的资金。此外,贷款通常用公司资产而非项目资产,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高质量项目的激励。
“尤其是分布式光伏,由于容量小、规模小,通常不如大规模光伏电站那样被看好,”安永清洁技术咨询服务总监毕艾伦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如果没有新的融资模式,中国要想实现目标将十分困难。”
国家发改委近日公布的中国可再生能源规划指出,到2017年,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70GW,风能达到160GW,其中50%的太阳能装机容量来自较小规模的分布式项目。“也就是说,到2017年,中国的风能装机容量几乎是美国的两倍,太阳能装机容量将达到美国、德国总和的75%。”毕艾伦补充。
安永据此规划测算,2014年-2017年,中国光伏电站需要7370亿元的资金投入,其中分布式需要5220亿元。
然而,巨大的资本需求却遭遇有限的融资机制。
自2014年初以来,中国光伏企业纷纷探索融资的创新模式,曾出现了众筹、融资租赁、售后回租等形式,但在现有的法律和标准框架内,难有实质性突破。
而在世界范围内,光伏、风能电站融资模式早已成熟,如光伏资产证券化、收益公司、租赁、机构融资,以及众筹和社区融资等。
“中国光伏电力投融资联盟的成立,有望突破光伏融资难的瓶颈。”北京鉴衡认证中心主任秦海岩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探路创新型融资模式
事实上,中国光伏电站开发者一直在现有的法律框架内寻求融资突破。
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推广,锂电网(li-b.cn)欢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