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5日,深圳零度将推出第一代消费级无人机Xplorer。而此前占消费级航拍无人机70%市场份额的大疆(DJI)推出了Phantom 3;开创移动App操控方式的无人机厂商亿航(Ghost)也随后宣布,成为首家接入高德“LBS+”开放平台的智能硬件厂商。
和去年相比,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热度惊人,直逼3年前一个月诞生数个新品牌的智能手机热潮。整个消费级无人机市场正在迅速膨胀,并呈现爆发增长的态势。
“消费级无人机”,顾名思义,就是从功能上来讲,适合普通消费者操作,入门简单,主要用于飞行和娱乐。随着无人机行业持续升温,整个消费级无人机市场正在迅速膨胀,并呈现爆发增长的态势。
据美国权威研究机构BI Intelligence最新报道,2015到2020年期间,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年增长率为19%。
美《航空与太空技术周刊》刊登的分析报告也显示,未来十年,全球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达到673亿美元。
很多厂商或新兴公司一方面是瞄准了这一庞大的市场机遇,另一方面,他们也关注到DJI在全球消费级无人机70%的市场份额,以及接近30亿元的总营收业绩,所以都一窝蜂地进军无人机行业,希望能从这块大蛋糕中分得一杯羹。
但值得拷问的是,消费级无人机市场需求量到底有多大?这个市场会无限制地扩大吗?DJI的成功能轻易模仿吗?市场上一家独大的局面有没有可能改变?初创公司凭什么制胜,核心技术还是产品能力?
硅谷创投教父、《从0到1》作者彼得•蒂尔(Peter Thiel)此前接受腾讯科技独家专访时表示,很多人被误导创业要追寻大市场,“大公司寻找大市场是对的,但对于初创公司而言,先要占据小市场,最关键的是公司占了多大的市场份额。”
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庞大是对的,但这也就意味着竞争会无比激烈。初创公司可能就像是海洋里的小鱼,很难存活下去。那么试问目前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到底是蓝海还是泡沫?
好产品的需求量真切存在
零度无人机创始人杨建军对腾讯科技表示,“好产品的需求量是实实在在的,好的无人机产品还是一片蓝海市场,只是一般公司很难做成。”他指的是无人机最核心的飞控系统和云台技术,这需要深厚的积淀,不是一两年时间一家初创公司想做就能做的。
“我们谈消费级无人机泡沫不是指市场本身,而是资本追捧所产生的泡沫。”杨建军强调道。确实海内外资本对无人机领域的热衷表现得非常明显。Facebook与谷歌争夺收购太阳能无人机制造商Titan Aerospace失败后,瞄准并收购了一家英国航空公司Ascenta;亚马逊试图借助Prime Air探索无人机送货模式。
国内消费级无人机也备受资本青睐。有传言称红杉资本正在与DJI洽谈融资事宜,前者将以2亿元人民币投资以获后者2%的股权;亿航作为新起之秀,创业初期就拿到了著名天使投资人徐小平和杨宁的融资,去年年底,亿航宣布获千万美元A轮融资,由GGV领投,其估值在6个月内翻了25倍。
此外,涉足无人机业务的上市公司还包括雷柏科技、洪都航空、山东矿机、山河智能等,他们的传统业务很难有新的突破,所以都积极探索战略转型道路,希望借助无人机这个市场契机,向高科技、高附加值、大市场的高端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进军。
“鼠标大亨”雷柏科技宣布5000万人民币注资零度智控进军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后,股价涨停,雷柏科技创始人曾浩表示,无人机将会成为公司新的增长引擎,有极大的盈利想象空间。
产品差异化道路还是打价格战?
大疆创新创始人兼CEO汪滔认为,顶尖飞行控制技术与专业级航拍相机技术完美结合,赋予了大疆精灵Phantom系列新品全新的视角,让从业者能享受顶级航拍体验。这是DJI对新品Phantom3的追求。当然DJI的核心技术积累及其产品能力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推广,锂电网(li-b.cn)欢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