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作为一个创业者,自己在造车,在造车的过程中有一些感悟。谁可以颠覆我们的内燃机车?美国的一家调研机构报告显示,到2024年,我们拥有一辆车的总成本,内燃机车最高,而纯电动汽车则最低。在未来,电动车将会改写汽车历史,成为内燃机车颠覆者。
在过去一百年来,车企一直在追求动力性能的不断提高,给用户更好的感受,但如今电动车已经颠覆了传统汽车原来在机械性能上的优势。而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85后、95后,这些人可以称为互联网的原住民,对于汽车的要求已不仅仅是机械性的,所以汽车已经由四个轮子加两个沙发、拥有单纯的交通工具属性延伸到四个轮子加一个“苹果”的智能化属性。万物互联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会,如何满足年轻用户对于智能终端式的汽车的追求?
关于互联网造车的说法,其实我自己认同这个名字,用互联网是造不出车的,但是我们顺应互联网造车的形势,它的“坑”到底在什么地方?我在进入这个行业之前,一直在反思。比如,资质如何取得。最早我们在关心工厂到底在哪?是否要去建?这在汽车圈也出现过辩论,到底是不是应该自己建工厂?其实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这么多年,已经建立了庞大的制造产业,汽车产能过剩被屡屡提及,但是在创新和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方面,其实做得还远远不够。我们缺的不仅是越来越新越好的生产工厂,还有到底如何定义一款车,一款面向年轻人、面向未来的车。所以我们认为应该与拥有流水线的工厂合作,让他们帮我们一起解决制造问题。
我曾读过一篇文章,一百人如何造一架航天飞机?这是比汽车更加系统的工程,他们的结论是拥有非常高效的协同网络。如何造车呢?我们的答案是在高效资源整合下协同合作。
对车企而言,完整的供应链是非常复杂的事情,其重中之重是用什么标准管理。第一是在传统机械方面发力,用我们的厂商的标准进行制造,让我们的系统满足不同的要求。还有钱的问题,业内普遍认为造一辆车没有20亿元是搞不定的,作为一家新型的创业公司如何达到20亿?其实我的答案很简单,在合适的阶段用合适的钱。不需要一步到位,先融到钱去做事。量产以后就是另外一个情形。对创业团队而言会有一定的紧迫感和压力。
互联网造车胜在什么地方?从一个行业进入另外一个行业时,最怕受到轻视,对任何一家互联网造车公司而言,机械工艺方面普遍偏弱,因此要把自己最不擅长的事交给擅长的合作方去做。双方形成非常紧密的合作关系,同时不盲目自信,才能顺利解决问题。
有两点非常重要:第一,破坏是创新的勇气和能力。第二,以人为本、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产品观。以通用汽车为例,它曾在电子和航天领域做得都不错,但是通用汽车一直抱守观念:我们是一家传统的车企,所以它陆续分别将系统卖给了其他企业,用来补贴汽车版块。这些年来,汽车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汽车电子在汽车行业特别是在整车里所占的比例已经非常高了,高达40%—50%,通用汽车把赚钱的业务卖掉了,等于把自己的未来已经卖掉了。从这个角度看,我们认为传统车企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在其整个工作流程上其实都限制了自己的创新发展。
我们认为汽车行业一百多年积累下来的东西非常重要,我们从来没有认为靠一个网就能够解决造车问题,所以我们抱着敬畏传统的心态去做。汽车在不断走向智能化、互联网化,现在年轻人可以一天不开车,但不能一天没有网,如何能够让用户在驾驶的过程中随时享受网络给我们带来的方便以及更安全的体验?传统车企做得还不够,但新型企业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
汽车智能包括三个层面,车、车的服务以及我们的生活。在过去我们都以车为核心讨论智能化,就像以前以地球为中心一样,这个观点我认为是不对的。现在我们应该以人为核心讨论我们的车,包括车身、智能化等,所以车必须在未来也与我们的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智能生活和智慧城市结合起来,这才是智能汽车真正的未来。所以我们的目标就是造一辆真正懂你的电动汽车,这个目标很简单,很朴素,但是却非常难。
(作者,智车优行联合创始人兼CEO沈海寅,本文根据沈海寅在车云网主办的「智·享第三空间」吉利博越2015LINC汽车创业大赛上的演讲内容整理,沈海寅曾任360副总裁、金山软件集团副总裁)
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推广,锂电网(li-b.cn)欢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