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G20杭州峰会上中国领导人发布《G20能效引领计划》并强调能效合作重要性之后,9月6日在北京举行的以“能效提升”为主题的G20能效论坛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落基山研究所(Rocky Mountain Institute,RMI)和能源基金会(中国)联合发布了一份名为“重塑能源:中国”的项目成果报告。
重塑能源是指使现有的能源体系摆脱化石燃料的束缚,再造一个不同于以往的新能源系统。该报告指出,在2050年传统化石能源枯竭之前实现向新能源时代全面转型的路线图,并分别为交通、建筑、工业和电力四大能源消耗领域提供了具有商业可行性的现实解决方案。
另外,项目报告还提出通过重塑能源生产和消费体系,到2050年,中国可以在一次能源需求量仅比2010年增长1%的前提下,实现经济6倍增长。要如期达到目标,从2010年-2050年中国还需要新增总投资累计约35万亿元。落基山研究所常务董事Jon Creyts告诉界面新闻记者。重塑能源能够节省的能源总成本达56万亿元,“这将为经济带来21万亿元的净收益,这还不包含环境和公共健康水平、能源安全改善带来的长远收益。”Jon Creyts说道。
该报告由中美40多位专家、利用三年时间对中国的电力、工业、交通和建筑四大部门进行定量研究,并分析其中的技术路线选择、成本环境和社会影响等方面而形成。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戴彦德表示,开展这个项目为中国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贡献了政策建议,并由此制定了2050年中国面向能源消费和生产革命路线图。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能源效率中心副主任田智宇,则强调了电力在重塑能源中处于中心地位。“电力市场化改革涉及到很多新增投资机会,35万亿元投资中很多部分都将在电力部门进行。”田智宇说道。他还表示火电虽然在研究中很快地达到峰值,但不代表中国不再建设火电,只有等到可再生的电力和火电相比非常有竞争性以后,火电才会逐步退出。
“煤炭消费可以在2020年前达峰,二氧化碳排放可以在2025年达峰,以及一次能源需求最终会在2034年左右达峰,中国能否实现能源革命的关键就在于可以更低地实现三个重要相关峰值。”Jon Creyts说。除了能效提升,向非化石能源转变也是重塑能源的一大重点,2030年非化石能源可以占到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的28%,在2050年该消费则达到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