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锂电网(li-b.cn),锂电产业链服务全平台!
2024年12月27日   星期五    |  广告单价 |  锂电资讯
首页 > 资讯 > 新闻 > 狼来了?外资品牌电动车扎堆冲击中国市场

狼来了?外资品牌电动车扎堆冲击中国市场

来源: | 作者:admin | 分类:新闻 | 时间:2016-06-22 | 浏览:5430
文章顶部
6月21日有消息称,特斯拉将投资90亿在上海建中国生产基地。无论本次消息是否属实,特斯拉终将实现中国本土生产是不争的事实。

  日产汽车近日也表示将在中国推出更便宜的电动汽车,并实现中国本土生产降低成本,与中国市场同类型电动车竞争。

  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已经引起外资车企的极大兴趣,他们正在扎堆进入中国市场。这其中包括了宝马、大众、奔驰、通用、保时捷、本田、丰田等等。

  狼真的来了吗?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是否已经具备抗衡的实力?

  奇瑞新能源汽车研究院院长倪绍勇认为,在市场和销售方面,大家都处于摸索阶段,真正的市场化未形成,相反本土品牌在市场推广中更有优势,并且国内电动汽车技术及核心零部件并不逊于外资品牌。

  而北汽新能源工程研究院总工程师俞会根则认为,目前电动汽车市场刚起步,还未形成激烈的竞争。未来市场蛋糕巨大,外资进入会刺激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

  但也有人士认为,外资品牌接下来会通过合资方式,逐步实现国产化,国产电动车的补贴优势下降,自主品牌电动汽车的政策优势会淡化。

  自主品牌车企并不担忧

  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约为33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的销量达到了25万辆。而这只是开始,到2020年中国计划推广500万辆。

  与传统汽车市场一样,中国市场再次成为外资车企眼中最重要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在2016的全球汽车论坛上,来自通用、宝马、丰田、本田等的高层不约而同的强调了中国市场对其未来市场战略的重要性。在他们看来,这里有国家和政府的支持,正在大规模建设的基础设施,以及数量巨大的消费群体。

  德国大众计划从2016年开始在中国生产电动车,到2020年,专供中国的纯电动车将达到10款。

  日本汽车厂商也不甘示弱。丰田针对中国市场开发的混合动力车将于明年投产;另一汽车巨头本田则与东风汽车以及广汽合作,于2016年启动混合动力车的国产化。

  日产则希望能扩大公司在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份额,2015年日产份额只有2%,未来几年的目标是扩大到5-10%。

  外资企业来势汹汹,国产品牌在传统汽车上已经略逊一筹,在新能源汽车上如何应战。

  “对于这一点不必过于担忧。”俞会根这样表示。他指出,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还处于发展阶段,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还非常低。

  “未来的市场蛋糕太大,不同的品牌都有其自身的细分市场和客户群体。”俞会根认为,企业要做的是做好自身品牌和产品,抓住属于自己的客户群体。

  “现阶段新能源汽车市场还未成熟,大家都在进行市场探索和商业模式的完善,谈竞争和冲击还尚早。”倪绍勇表示

  他认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并未完全市场化,在销售模式和市场推广上,自主品牌汽车会更有优势。

  进入尚存在壁垒

  综合现阶段来看,在中国电动车市场,外国电动车企业的优势并不明显,依靠传统手段冲击中国市场并非易事。

  首先,中国的电动车市场还存在较多市场壁垒。国外的电动车进入将面临诸多挑战。

  中国的电动车产业发展大多数依赖地方政府补贴,地方保护难以避免。这一点连中国本土品牌车企也深受其扰。

  比亚迪被视作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代表,在外地市场的突围也是费尽心思。除了投资换市场,还针对区域市场推出符合条件的“定制车型”,例如为了迎合北京市场对纯电动车的需求,推出纯电动版的秦、宋。元等车型。

  可以说,对需求市场、区域市场的把握,在商业模式的探索以及合作等方面,国内车企的优势更加明显,这是外资品牌很难做到的。

  电动汽车一直被认为是我国汽车产业实现弯道超车的最好机会,这需要在电池、电机、电控及系统总成等核心领域掌握核心技术。

  俞会根认为,电动汽车核心零部件方面,国内车企的技术可以说与国外水平相当。但在整车方面还存在一些距离。“必须承认,在整车方面纯在差距,尤其是在车型设计、制造工艺以及精细化方面确实不如外资品牌。”

  有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外资品牌会以不同的形式进入,包括合资建厂,实现本土生产。这或许将意味着这些合资车型将同样可以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中国的补贴政策给予了本土电动车企业最直接的保护。有人士担忧随之补贴逐步退出,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是否有能力与外资品牌直接竞争。

  “对于这点到不用过于担忧,即便是外资品牌进入,那也只是占据一定的份额,国产品牌不会像传统汽车那样被动。”一位不愿具姓名的人士表示

  该人士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国家的新兴战略产业,即便是补贴逐步推出,对于自主品牌车企的扶持力度也不会减弱。“不过,自主品牌车企仍然需要修炼好内功,提升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品质和制造水平,提升自主品牌的议价能力。”
分享到:

合作机构: ofweek锂电网 | 电池在线网 | 亚太电池展 | 巨典展览 | 德泰中研 | 振威展览 | 亚化咨询 | 知行锂电 | 高工锂电 | 深圳市电源技术学会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锂电网(li-b.cn) | 粤ICP备18158530号


扫码关注微信
获取更多商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