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骗补调查、新能源政策调整和行业洗牌影响,2016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和锂电产业发展既火热又艰难,上下游产业链协作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失控。
经过2016年的波动之后,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会呈现何种发展趋势、国内动力电池行业如何做大做强、锂电企业如何构建良好的协作供应链、如何在细分市场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成为了中国锂电产业各企业参与未来市场竞争所要思考的命题。
11月11日,由高工产业研究院举办的2017产业“新”机会暨高工十周年感恩庆典在东莞观澜湖度假酒店隆重举办,来自新兴产业众多企业领袖齐聚一堂,共同就2016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同时探索中国新兴产业的未来发展之道。
2017产业“新”机会暨高工十周年感恩庆典
在锂电专场上,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高级分析师高小兵做了“2017年锂电产业发展趋势分析”的主题演讲。
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高级分析师高小兵
在国家利好政策的扶持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出现井喷式增长。中汽协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1-10月国内新能源汽车生产35.5万辆,销售33.7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77.9%和82.2%。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需求也导致了中国锂电产业产能的持续紧张,进而带动包括原材料在内锂电产业价格持续上涨,从而吸引了大批资本涌入锂电产业。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锂电产业投资额(含拟投资)超过1200亿元,实际投资超过500亿元,其中投向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的金额最多。
“新能源汽车其将成为未来5年拉动动力锂电池快速增长的最大引擎。”高小兵指出,受数码、储能和新能源汽车三大应用终端带动,GGII预计到2020年锂电产业规模将达到4000亿元。当前以1200亿元撬动4000亿市场。过程中竞争会比较激烈,部分投资主体的规模或方向一定会有所减少或暂停。
动力电池供不应求直接导致了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同时也拉开了电池产能大规模扩充的浪潮。
具体表现在,自去年以来碳酸锂、六氟磷酸锂因需求大幅上涨、产能不足而出现价格暴涨,行业产能扩充明显但新增产量有限,价格不会出现断崖式下滑。
动力电池的大规模扩产也加快了四大锂电原材料的国产化进程和投资扩产。但辅助材料如PVDF、铝塑膜等国产化率依然非常低,铝塑膜国产化率不足5%,这给国内铝塑膜企业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高小兵表示,尽管当前国内锂电产业发展迅速但个锂电企业也面临着诸多压力和风险。
受三元暂缓、骗补风波、规范目录等影响,2016年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市场发展不如预期。在产能过剩、价格竞争和原材料涨价等压力之下,动力电池行业在未来3年将发生重大变化。
“一边是政策调控,一边是行业的自我成长。随着新增产能的投产,及国家监督及要求越来越严厉,低端重复产能面临被淘汰或价格竞争。”高小兵认为,在材料及电池“国产化”不断提升的同时,国内锂电产业在2017年将开始“两极分化”及整合。
高小兵在最后总结:1、2016年上游材料产能紧张,价格处于高位;动力电池产量增速超过50%,带动材料增长。受调整政策未落地影响,国内动力电池库存量加大;
2、2017年上半年是六氟磷酸锂、三元材料、湿法隔膜等上游材料的密集投产期,原材料供应不足现象将得到缓解,但部分材料产能释放慢,如铜箔;
3、2016年动力电池扩产基本完成,产能过剩开始凸显,行业将进入价格竞争阶段,电池企业面临降成本 压力增大;
4、2017年政策落地后,动力电池行业将重回快速发展期,但增长将主要集中在产能规模大、流动资金多、技术持续进步的企业;行业投机者面临淘汰出局。
文章来源:高工锂电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推广,锂电网(li-b.cn)欢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