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两天,董明珠发飙的视频在朋友圈刷屏了,大家都喜欢看热闹。
发飙表面原因是董明珠进入股东大会时没有鼓掌,背后的真实原因是格力电器所提出的定向增发、收购被股东所否决。(中小股东的联手,让格力电器此次股东会多达15项议案被否决。)
董小姐实现对公司实际控制力的议案就这么黄了。
但中小股东上演的“庶民的胜利”,未必就真的赢了。如果错过对银隆的收购,格力恐怕会错过一个时代。
除了发飙的那两段视频,记者找到了股东大会当天 130分钟的现场实录,共计 2万多字,为了方便大家看,记者做了删减、编辑处理。
1、董明珠为什么要造汽车?格力要进军 2000 亿!
董明珠在股东大会上直言,收购银隆是看中了技术而不是汽车。但其背后,也有董明珠 2000亿梦想的影子。
2012年格力首次营收超千亿元时,董明珠便提出五年再造一个格力的目标。2013、2014年营收分别为1200亿元和1400亿元,符合每年增长200亿元的预期。但到2015年,增长计划却被打乱,格力财报显示,2015年营收为977.5亿元,重回三年前。
格力必须要造车了。
首先,格力在空调领域已经超过了40%的份额。人各有所爱,各有选择,有人选亲情关系,各种原因导致不会买格力的品牌,但是格力已经凭它的技术、诚信,已经有40%份额,再有增长空间也不大了,必须要扩张。这是第一个理由。
第二,格力从2011年利润6%到去年2015的13%也是尽力了,利润翻了一倍,作为你们投资者来讲还有什么要求?你们投资者就是投了点钱,真正创造财富的是这个经营班子,是这个企业的队伍。
第三,我们在竭尽全力的做企业,我们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我们是为了中国的品牌能够走向世界,让世界能够认同中国制造在努力做一件事(造车)。
中国制造现在从中央到地方都在讲要创新,怎么创新,我们连核心技术都不掌控创什么新?做一个新东西出来所有的核心部件都靠买来的这叫什么创新?所以格力大量投入研发掌握核心技术。
我既然130亿买了它,只要我们有能力,这130亿两、三年就能挣回来。刚才我们也讲魏总3年没有成效绝对把他干掉。
2、为什么要收购的是银隆而不是其他公司?
董明珠:我在几年前曾经买过日本的双动力、混合动力的车,我们知道,家电行业的发展到了一定的时候需要一定相关技术的储备。未来是智能时代,家电行业最不可缺少的是储能设备。
我认为银隆是一个金子,长期埋在沙子里面没有被发现。到了今天,不仅是我认识到,相关部门也认识到它的价值所在。现在从上到下到处都在招商引资,想把银隆作为一个凤凰引到他们那儿去。
从我们对技术的分析,为什么要收购它?一是它的技术目前在中国肯定是没一个超过他,他的技术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虽然都是电池,但它的性能特点,目前没有一个电池可以从技术角度和它抗衡。二是是否能够安全运营,传统电池充电要几个小时,这个电池6分钟就可以充满。
作为大巴车公交车,银隆有这样的技术,相信(用户)选择只能是银隆,或者大巴车必需采购我的电池。如果我的电池不卖,就意味着我占据中国一半的市场卖到世界上,最少我有10万大巴(订单)。我这是保守数字,这个绝对没问题的,我非常自信。
我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些反对意见,说收购银隆错误,董明珠还没犯过错,可以这样说。
有更多的企业来找我们,特斯拉都来找我们。所以更多的,我们收购银隆不是为了眼前的一点利益,股票能炒多高,你们炒股票的发了财了高位抛掉了低了再进来。
以后银隆车一定要打格力标志。而且说中国各地都是跑格力的汽车,(笑声鼓掌)车上打上一句话“让世界爱上中国造”。我们银隆不收购,马上下面就遇到短板,智能家电怎么办?所有的生活电器连起来之后跟城市电网等等一系列问题都摆在这。
文章来源:高工锂电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推广,锂电网(li-b.cn)欢迎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