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一家名为Lucid Motors的硅谷电动车初创公司展示了旗下第一款原型车 ,为一款面向高端市场的电动轿车。这家初创公司的前身是我们所熟知的电池技术界大佬之一Atieva。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Atieva就向大众展示了第一款电动轿车。
其实,锂电企业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并不是个例,已然成为当前锂电企业不断扩展产业链与延伸产业触角的重要战略部署。锂电企业纷纷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到底它们能否分得一杯羹?
无独有偶 国内多家锂电企业将触角伸向新能源汽车领域
比亚迪电池产品主要为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自产自销为主,旗下动力电池公司为惠州比亚迪和上海比亚迪,目前上海有一条中试线,产能约40MWh,惠州有十条生产线,产能约960MWh。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比亚迪有e6、F3DM、K9、秦、唐等多款车型,并且比亚迪秦的销量一直位居销量榜前列。
杉杉股份不局限于一个锂电池原料供应商的身份,未来将打通电机、电控、电池等各个环节,直接介入终端整车制造。早在2011年,杉杉股份就开始着手部署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成立宁波航天杉杉电动汽车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后更名为宁波杉杉电动汽车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为成为动力总成“电机、电控、电池PACK、底盘”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联手Tesla前供应商台湾八大电机开拓电机电控、联手利维能开拓PACK、同时在整车VCU电控领域亦有拓展。在整车领域,借道北奔重汽资质,合作成立内蒙青杉汽车,建设电动客车、物流车产能。后续运维亦有布局,设立云杉智慧拓展充电设施、新能源汽车运营及运维。
多氟多不断向上游新能源汽车进军,此前公告称,公司与山西皇城相府宇航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山西皇城相府中道能源有限公司及其股东各方达成合作意向,拟以现金及增资收购上述两家企业51%股权。同时,多氟多还将向宇航汽车借壳约3.5亿元用于维持其生产及扩产。多氟多并购宇航汽车和中道能源,积极利用宇航汽车和中道能源所拥有的优势,是其打通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又一重要布局,将完善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西部资源利用公司锂矿石原材料的资源优势,作出向新能源汽车行业转型的战略规划调整,在稳固矿产资源产业的同时,以锂矿石为原材料基础,实现锂电池材料、锂电池组装、新能源汽车开发、制造和销售一体化的产业布局,打造新能源汽车板块的完整产业链。其控股子公司龙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拟以自有资金出资2000万元设立众向动力系统(苏州)有限公司,占其注册资本的100%,主要负责实施动力电池(PACK)项目计划,西部资源并于2014年收购了重庆恒通客车有限公司、重庆恒通电动客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比克电池与江西安源客车制造有限公司已联合研发十余款不同型号新能源客车,包括油电混合动力大客车、气电混合动力客车、纯电动中大型客车。其中四款车型已获国家准入,其余车型也已下线,大部分完成国家定型试验。
亿纬锂能是国内锂电池领军企业之一,具有丰富的锂电池管理和制造经验,是广东省发展新能力汽车项目的主要依托单位。公司于2012年5月份合资成立广东亿纬赛恩斯新能源系统有限公司。2012年10月份,公司完成了增程式电动客车整车输出,并开始在惠州仲恺高新区公交线路中试运行。公司生产的电动客车通过测试,并顺利进入了工信部公告目录(第249批),可进行销售,这标志着公司的增程式电动客车技术已经成熟。
五龙电动车此前名称为中聚电池,2014年4月,中聚电池中文名称改为“五龙电动车(集团)”。五龙电动车在电动汽车产业链进行了一系列的整合布局。2014年2月,五龙电动车投资25亿元在杭州建立长江汽车公司新能源汽车制造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产能10万辆新能源汽车。今年6月初,五龙电动车集团计划投资46亿元分三期在天津滨海新区建设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
锂电企业能否分得新能源汽车一杯羹?
上游锂电企业为借助新能源汽车这股东风,争相跑马圈地,试图提升其市场核心竞争力,夯实其产业布局。到底锂电企业能否分得新能源汽车一杯羹呢?
我们发现,大部分新能源汽车生产商本身就拥有动力锂电池的研究和生产能力,一些企业更是在生产设备和技术方面,领先于专门的锂电池生产厂商。目前,动力电池成本占整车成本40%―50%,现有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为掌握主动权,不断深耕锂电池研究与生产。而锂电产业试图从上游为切入点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绝非易事。
当然,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也是一道重要的门槛,以杉杉股份为例,虽然早以成立青杉汽车,但是青杉客车并没有造车资质,而想要延伸到乘用车业务显然还需要时间。在目前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严格受到控制的情况下,锂电企业想要挤开现有的汽车生产商而获得生产资质可谓是困难重重。
经营模式也是锂电企业想要分得新能源汽车一杯羹的另一道槛。锂电企业向下游汽车产业链延伸难度较高,较多都处于战略部署阶段,真正实现突破的并不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与汽车企业直面竞争,需要面临更大的风险。锂电企业需首先放开一味利益化的思考,将与新能源汽车厂商的经济合作升级为技术合作,这样才有可能实现技术进步与利益收获的双赢。
总之,锂电企业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不断延伸产业链,这一想法固然美好,但是要想分得一杯羹却并不容易。
来源:锂电大数据
锂电池产业链营销推广,上锂电网(li-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