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的动荡与波澜之后,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在2017年前两个月陷入沉寂。
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1-2月,国内新能源汽车生产25213辆,销售24781辆,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33.5和30.5%。与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步下滑的是,主流动力电池企业出货量也都明显骤降。
摆在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企业面前的,是政策补贴退坡、产品性能提升、成本下降、原材料价格疯涨等重重压力。
沉寂,将是2017年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主基调吗?亦或者只是市场蜕变上扬之前的静默?
值此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关键时期,3月21日,东吴证券和高工产研在广东深圳联合举办“2017•东吴证券—高工产研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策略会”。来自政府相关协会、产业链领军企业决策层、投资机构等超200位嘉宾齐聚一堂,共同探讨2017年的新能源新形势。
在此次投资策略会上,高工产研董事长张小飞博士、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秘书长刘华、华泰汽车总工张栋省、东风扬子江总工雷洪钧、东吴证券新能源团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锂业分会张江峰、钴业分会秘书长徐爱东、诺德股份常务副总裁陈郁弼、鹏辉能源动力电池研究院院长刘建生等嘉宾就新能源各个细分领域的发展市场走势、投资热点,宏观形势、市场风险及投资应对决策展开交流研讨。
张小飞:政策调整重塑产业格局
▲高工产研董事长张小飞博士
张小飞博士从动力电池、新能源乘用车、客车、专用车及降成本战略等角度分析了2016年的市场格局及发展走向。
201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政策出台较为密集,且不断趋严,主要集中在行业规范政策、技术研发政策、以及充电设施基础政策。新版补贴调整导致产业链成本压力增大,建议企业做好资金链的调整。预计2017年下半年产业恢复稳定向好发展。
由于2017年新能源汽车补贴综合退坡40%,客车方面最高退坡达60%。对此,张小飞介绍,新能源客车和专用车的比例正在减少,新能源乘用车的比例在逐步上升。而新能源乘用车车型集中在A 级市场为主。
张小飞预计,2017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车迎来一个爆发点,全年销量有望达到78万辆;2019年起,国产新能源车企随着外资品牌在中国的全面布局,市场迎来一个高峰,全年销量250万辆左右,但竞争越趋激烈。
在动力电池领域,2017年动力电池产能过剩问题凸显,价格竞争开始,行业逐步洗牌,同时电池企业成本压力大增。
目前,动力电池企业格局分层明显,第一梯队企业规模继续增长,规模化效应和成本优势也逐步显现,该梯队企业在竞争中保持着一定优势。而第二梯队企业的生存压力将加大,但企业只要提升产品性能和扩大生产规模,依旧可以稳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从而提升其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
刘华:深圳市建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集群
▲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秘书长刘华
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秘书长刘华先生发表《新能源汽车是抢占国际市场、强我国汽车产业的必由之路》的演讲。
刘华表示,新能源汽车发展已经完整的走过了6个年头,2015-2016年我国新能源产销量全球第一,同时,通过举国之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国产力突破了95%以上。虽然中国的传统汽车制造在国际处于劣势,但可以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通过技术突破、整车突破到市场运营的突破,在国际市场上实现弯道超车。
对于此前发生的新能源汽车骗补事件,刘华的观点是,不能怪企业,不能怪产业,顶层设计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偏差,偏差导致产业有一定的无序和突击,突击和急功近利导致了骗补的发生。
作为深圳新能源汽车推广的见证者和推动者,刘华说,作为新能源汽车推广的排头兵,深圳目前已经建立完整系统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集群,在产业链集群里一个螺丝钉都不缺,其拥有完整的零部件和系统集成,已经配套国内外主流的整车厂。
2017年深圳市有2万台新能源汽车的投放任务,目前深圳新能源公交大巴超过16000辆,7月之前将完成公交全面电动化。同时,出租车全面推行电动化此前2020年完成的目标有望提前实现。
张栋省:市场拐点临近技术瓶颈凸显
▲华泰汽车总工张栋省
华泰汽车总工张栋省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于市场拐点,而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批量性销售和使用,一系列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其关键零部件的动力电池系统,尚属于发展中的产品,一些技术难题还需要攻克。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结构性调整,张栋省认为,虽然补贴减少,但是也从侧面反映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健康。由于补贴变化,微型车市场结构变动非常大,5万以下的微型车将变得越来越多。
雷洪钧:城市电动配送车市场巨大
▲湖北省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雷洪钧博士
湖北省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雷洪钧博士在题为《如何解读新能源城市配送车的快速发展》中指出,作为新能源专用车的一个细分领域,新能源城市配送车存在巨大的市场前景。
截止至2016年底,纯电动配送车为23万辆,占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的五分之一以上。2017年新能源城市配送市场需求可以上12万辆以上。2020年以前新能源城市配送规模要达到45万辆。
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新能源车企该如何推动新能源城市配送汽车的快速发展呢?
雷洪钧认为,要推进新能源城市配送汽车的快速发展,需要做好细化车型定位、完善充电设施、开发路权及做好运营模式的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