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网讯:在新能源生产资质“暂停”近一年后,工信部于4月4日晚间发布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306批)公告,同意在《公告》内设立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前途汽车(苏州)有限公司,这表明造车新势力前途汽车正式获得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成为第6家获得发改委和工信部双“准生证”的企业。
新能源资质审批收紧
汽车电气化催生资本纷纷进入新能源市场,但事实上,要拿到准生证并不容易。
电咖汽车董事长兼CEO张海亮此前告诉记者,根据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联合发布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造车新势力们车要获得量产落地,必须要获得两张“准生证”,业内称作为大资质和小资质,大资质是指新建企业的投资主体应按照《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编制投资项目申请报告,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提供投资项目申请企业的企业概况、基础能力、试制样车说明及证明材料。发改委审批通过,只是表明项目获得批准,企业还必须通过工信部《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审查要求》,满足生产企业准入条件,也就是业内所谓小资质。在准入批复公示后,还需要通过工信部产品准入条件,公告、认证、免购、目录相关事宜完成后才能上市销售。
自去年5月,发改委批复江淮大众新能源生产资质后到目前近一年的时间,再无新的资质审批放出。记者从多家企业处了解到,这源于此前发改委一口气审批发放了15家资质,被业内认为审批过于宽松。比如拿到第12张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资质的河南速达,据媒体报道,这家企业事实上已经“五年未造出一辆车”、“没有生产厂房”,甚至为筹资金民间借贷。因此,发改委暂时收紧了资质的发放。不仅如此,政府还在进一步对此前的资质申请的情况进行排查,企业在获得资质之后,是否能兑现申请时的投资承诺,是否具备车型的研发和生产能力。
也正因如此,记者梳理后发现,虽然获得发改委资质审核的企业有15家,但在前途之前,仅有5家通过工信部最终审核且新产品上了《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这5家中,包括北汽、长江、江铃以及知豆等四家,其实都并非首次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北汽、江铃都是在原集团下新注册了独立的新能源公司,因此需要重新申请资质。知豆的产品此前已经通过与吉利以及众泰的产品投放市场。
真正意义上的新增企业,且获得双重审批的仅有云度新能源和前途两家。在获得工信部的审批通过后,云度的产品已经投放市场,前途汽车的首款产品K50也将在今年正式面世,这也从侧面说明,国家部委对于新能源领域的资本运作并不感冒,新能源领域的投资最终还是要落实到技术能力与产品之上,顺利获得准生证的企业,无疑是具备核心技术和制造优势的。
第六张“准生证”花落前途
前途获得审批并非偶然。资料显示,前途汽车的母公司长城华冠是一家民营设计公司,早在2003年就开始与车企进行合作,多年来为百余款国产或合资车型提供过设计、工程化解决方案。2007年,长城华冠就参与过萨博、北汽、长丰等传统车企的电动化改造项目。2010年,长城华冠成立了前途电动车技术部,并通过对传统车的纯电动改造实验,逐渐积累了纯电动核心三电技术。
多年汽车行业的经验,前途汽车董事长也是长城华冠董事长的陆群以及团队对于电动车的未来有深入的理解和判断。他们认为,初期电动车电池成本无法因为规模经济而被摊薄,制造商的最优选择要么是通过高价格覆盖动力电池成本,要么通过车身轻量化减少电池搭载量,从而降低整体价格。双座电动跑车前途K50就是在这样的逻辑下产生的。
陆群的想法和赛麟汽车董事长兼CEO王晓麟的想法不谋而合。早在2008年,长城华冠就曾展出一款名为“天蝎”的双门概念跑车。2012年北京车展,其又展出了“天蝎”的第三代产品——电动跑车“红蝎”,这也是首款量产车K50的原型车。几年的迭代研发,目前K50已经基本成熟,具备了量产上市的可能性。
与蔚来、小鹏等选择代工模式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车企不同,从一开始,作为前途汽车董事长的陆群就明确了自建工厂的想法。在此之前,威马汽车CEO沈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谈到自建工厂的逻辑:“对产品品质有把控”、新建生产线更具生产灵活性和迭代升级能力。而对于前途汽车来说,陆群提到,“由于旗下车型采用大量的铝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等轻量化材料,这样一个全新的技术应用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前途无法委托没有相关技术知识和经验的代工方,所以只能选择自建生产基地,亲自造车”。
2016年2月,前途汽车苏州生产基地正式奠基。一期投资超过20亿元,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先期计划产能可以达到5万辆。据记者了解,目前前途位于苏州的工厂基本封顶。二、三季度将进行设备的安装和调试,有望在四季度实现第一批成品车生产线的打通、厂内下线。
今年以来,随着蔚来ES8的发布、威马汽车的下线以及小鹏汽车获得首块牌照,造车新势力们都逐渐从概念走到了市场层面,谁能够从市场竞争中胜出,接下来很快将见分晓。 此外,按照政策,获得发改委新申请的生产企业,必须要“2年内动工建厂、3年内销售”。在这也就意味着,前途之外,首批获得发改委审批通过的10家车企,如果不能在2019年上半年完成工厂建设,在2020年上半年前获得工信部的审核通过,基本上也就丧失了进入市场的“入场券”。
在年初的电动车百人会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表示,将在新能源汽车投资和转入清退上进行进一步探索。“开展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清理规范,修订《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投资项目管理,探索在全国碳排放市场开展新能源汽车碳配额交易,建立市场化、法治化的长效激励机制。”业内一致认为,这是国家层面对于新能源生产资质审批的进一步收紧。
不仅如此,从政策的走向来看,新能源汽车补贴在2020年会全部退出,而从今年开始,合资车企开始大肆进入新能源行业,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从根本上说,造车新势力们的竞争对手并非和他们一样的新势力们,而是如丰田、大众在内的在新能源技术领域有丰富技术储备的传统汽车公司。如果不能在2020年完成市场布局,构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造车新势力们无疑将面临市场淘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