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锂电网(li-b.cn),锂电产业链服务全平台!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  广告单价 |  锂电资讯
首页 > 资讯 > 分析 > 解读电动汽车发展方向之丰田的混动技术战略

解读电动汽车发展方向之丰田的混动技术战略

来源:汽车电子设计 | 作者:admin | 分类:分析 | 时间:2019-04-08 | 浏览:9748
文章顶部

锂电网讯:从整体上来说,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几种战略的交锋:

一种是之前欧洲的48V+PHEV全系推进+少量纯电动,这种路线在之前VDA上讨论过一轮了,主要是欧洲的零部件企业可以支持,所以后续需要系统和零部件企业把自己的利润贴进去降成本

一种是大众开始主张All in BEV的,然后做出MEB平台开放给其他车企,这种做法呢,存在对于市场接受度和ZF对于电动汽车的导入决心的赌性,从风险来看还是很大的。核心的突破点是电池、电轴这两个东西的总成本和发展速度是否足够快。

最后一种是丰田的这次想法,开放混动专利和混动路径,把混动做到所有企业较低成本然后均衡推进BEV和FCV的战略,这种策略呢,就是拉低hybrid的门槛,也逼着本田在hybrid领域寻找伙伴,把不愿意赌,想在原有的基础上演进的企业拉到自己的圈子里面来。

目前来看第三种如果丰田真的在后续的混动生态建立过程中足够给力,从演进的逻辑上来说还是比较靠谱的。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丰田在混动领域的一家独大,使得其他车企在这个领域的投入都很难在完善度、成本控制和用户严重的成熟度和推进时间上都存在很大的瓶颈。而丰田一家之力,在美国这样的市场也遇到了很大的瓶颈,如下图所示,在美国插电式汽车市场从19.,98万台上升到36.1万台,丰田在美国混动销售出现了同比下降。

0.jpg

 这个情况在欧洲稍好一些,丰田在欧洲的总的混动销售量为48.07万台,同比增长。

1.jpg

 那这里涉及到一个核心的利益问题,就是有些激进的政府基于现实的考虑(油耗【CO2排放】、尾气排放)这几个因素,都有些激进的希望一步到位直接切入到纯电动汽车的路线。

 我觉得,丰田做这个事情要几个主要的基本考虑: 自己做的Hybrid成本足够低,能够达到大规模的推广,但是由于自己的独角戏,市场渗透率并不加速进行的,在类似美国和欧洲的市场,hybrid的渗透率甚至开始下降 基于低成本混动的模式,车企是能赚钱的,但是如果在知识产权和其他方面设限,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在BEV上去赌博,万一大家都跟随MEB来走,形成大联盟,丰田自己本身是无力去像大众这样去推动电动汽车平台化的,这种赌博对于丰田来说是不愿意的。

2018年日本市场对于插电的车辆来说,市场容量真不大(LEAF25722辆、Prius PHV12401辆 、欧蓝德PHEV7003辆 )。

在混动推不动的地方,EV对于少用油还是有直接的效果的。

2.jpg

对于其他车企来说,未来考核的重点是,丰田对于自身混动技术的开放诚意未来有多少?从总体来说,下面这些专利到底价值多少呢,是值得仔细商榷的。

3.jpg

1)现有的混动系统部件能卖吗?其实PCU、电池和其他的东西,其实自己可以做的,能帮忙做标定和行星齿轮套件吗? 

2)一套THS系统+VCU,丰田卖多少钱?每年能供多少量?在未来的知识产权转移和吸收丰田之前的一些员工上面是否会设卡?

3)丰田第一阶段在铃木、马自达合作上,是否会吃相很难看的把其他车企长期发展,在混动技术上异化和学习进步的路子予以扶持,特别是以铃木为开端,围绕铃木的车型系列,丰田能给铃木做多少改进,这个值得我们关注。

我个人的看法,短期内这个事情不会引起多大的波澜,还是要后续看丰田能把多少东西摆在台面上,在几个主要的市场能如何吸引其他车企和它合作,把全球Hybrid的占比放大。其实这种做法,也会促使本田进一步寻找hybrid的合作伙伴,把hybrid的实际开发难度和应用难度拉低,使得原有这个领域的少数者的游戏变成其他车企也能赚钱,也很有所建树的地方。如果丰田从专利开始,真的把HEV技术往其他车企里面半卖半送一部分,如下的IHS的预测还是可能发生的,HEV的普及和渗透率转化过程会快于PHEV和BEV。

4.jpg

BEV的事情本质就是如此,它足够简单,虽然在脱离补贴大家都不赚钱,但是因为进入门槛低,声势浩大。这次卡着中国对新能源汽车(hybrid不在这个里面)退坡,很多车企不得不亏钱销售BEV的情况下,扮演起不吃独食的hybrid带头大哥的人设。后面真的有变数啊!从近期丰田有关技术的前进方向来看,也确实把智能化作为重点,需要往新时代迈进。

5.jpg

主导这次开放到底能否对汽车产业发展有实质性的影响,我们还需要时间观察。所有的车企,都花全部的力气去推动纯电动汽车,主要还是市场端的问题,供给端不断降本也需要时间来积累足够的口碑,目前纯电动汽车的盈利模式不清楚但在补贴优惠的情况下发展太快,类似特斯拉这样的企业也遭遇一定的需求瓶颈,所有的玩家都选择一条路,毕竟会有踩踏效应。

分享到:

合作机构: ofweek锂电网 | 电池在线网 | 亚太电池展 | 巨典展览 | 德泰中研 | 振威展览 | 亚化咨询 | 知行锂电 | 高工锂电 | 深圳市电源技术学会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锂电网(li-b.cn) | 粤ICP备18158530号


扫码关注微信
获取更多商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