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锂电网(li-b.cn),锂电产业链服务全平台!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  广告单价 |  锂电资讯
首页 > 资讯 > 厂商 > 媲美华为!中国新能源标杆:比亚迪

媲美华为!中国新能源标杆:比亚迪

来源:时代伯乐 | 作者:admin | 分类:厂商 | 时间:2022-07-04 | 浏览:26811
文章顶部

锂电网讯:比亚迪发布6月产销快报,6月公司新能源车产量13.48万辆,同增217%,环增14%;销量13.40万辆,同增224%,环增17%。前半年分产品看,新能源乘用车中公司纯电累计销售32.35万辆,混动31.46万辆,累计同增分别为246%、454%。业绩十分令人喜人!

这完全表现出有望成为第二家华为的势头!中国需要华为,并且迫切需要一批华为!幸运的是,中国开始涌现第二个华为,第三个华为,并且开始具有产生华为的土壤!

时代伯乐认为,如果说,字节跳动的发展速度证明它是中国在软科技领域的华为,那么,比亚迪非常有可能成为在硬科技领域的第二家华为。

世界五百强是按照企业的营业额计算的,按照2021年的标准,企业的年销售额需要达到366亿美元,约合2370亿人民币。以比亚迪挤压的50万+订单,预计全年150万辆,则销售收入有望超过2400亿元,比亚迪非常容易就可以成为2022年的最新世界五百强,并且这是世界上第一家新能源车企成为了世界五百强,排名靠前,未来增长潜力无比巨大。

今天全球市值最大的汽车公司:第一名为特斯拉市值曾经超过10000亿美元。

image.png

01:比亚迪崛起对中国而言,极其具有战略价值

作为专业产业投资机构的时代伯乐认为,这种战略意义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以比亚迪为代表,加上造车新势力:小鹏、蔚来、理想等,已经咄咄逼人,占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量的50%以上,意味着中国在争夺全球关键产业中的领导权之争取得重大胜利,也意味着中国在全世界最大的品牌消费品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看一眼最新的中国2022年5月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销量前50名里面居然有42款全都是中国自主品牌!并且销量最高,月销量破万的前14名,全都是中国品牌!

在传统汽车领域,中国超越日本、欧洲和美国几乎没有任何希望的情况下,我们只有另辟蹊径,但这意味着重新制定规则,改变燃油车的游戏规则。

2010年中国工信部押注电动汽车,今天终于取得阶段性胜利: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一共卖了352万辆,占全球的50%,2021年新能源汽车3万项专利里,中国占了70%,现在世界各国纷纷宣布燃油车停产的时间表,中国汽车终于走到了世界的最前沿,而比亚迪是最为杰出的代表:2021年,特斯拉占全球电动车销量14%、大众占12%、上汽占11%、比亚迪占9%,暂时只是全球第四,但是,这一局面在2022年发生根本性变化,今年1至5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超200万辆,同比增长约111%,比亚迪销量大幅度增长,在国内是一枝独秀,有望在销量上与特斯拉并驾齐驱。

之前,中国企图在手机、电脑、通讯等领域获得话语权和主导权,但迅速被美国等发达国家卡住。

今天,在电动汽车领域,中美两国终于平起平坐,从一定角度来说,中国更有优势,而日本、德国开始落后。

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的胜利,也基本宣告日本主导的氢能源汽车技术走向边沿化。

很多可能还记得当年李克强总理访问日本时,日本丰田炫耀其氢能源汽车,让整个国人担心自己的路径是否选错,今天看来,我们对了。日本错了。日本垄断了氢能源的大部分专利,但现在变成了鸡肋。

不仅日本,德国的汽车工业也是岌岌可危。大众集团连续十年在华年产销量达到400万台+,到了2022年的今天就是大众集团在华由盛转衰的第一年。

第二、一举打击最近不断投入美国怀抱的日本汽车制造业。

日本是一个非常骑墙和狡诈的国家,最近又投入美国的怀抱企图遏制中国。

所以,我们需要要打击日本的嚣张气焰,和平时代的打击是针对日本最重要的经济基础,就是他们的汽车产业。

全球手机及相关产业的市场规模是7000亿美元,电脑的市场规模是4000多亿美元,通信设备超过1200亿美元,汽车及相关产业则约有5万亿美元,是手机+电脑+通信设备的总和的好几倍。

在家电、手机、通讯、电脑、汽车五大领域里,日本人节节败退,但日本人日子一直过得不错,是因为再怎么退,他们还有汽车产业。

日本在90年代之后,输掉了彩电、冰箱和洗衣机,甚至包括手机和互联网,但是依然保持相对于中国较高的人均GDP,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其汽车制造业依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之一。

打击日本的汽车产业,才能真正动摇日本的国本,会导致500多万中高产的就业和其他相关产业松动。

2021年,中国电动汽车全球出口量同比增长超一倍,约55万辆,其中大约40%销往欧洲市场。目前,中国电动汽车已经占到欧洲电动汽车总销量的10%。

2022年中国1—5月份汽车的出口继续高速增长,显然并不是全球汽车贸易的大增量,而是中国电动汽车正在吞噬以日本为代表的传统燃油车市场。只有拿下汽车产业,我们才能迈进发达国家的门槛。

第三、中国的全球性制造业不仅有华为,还有比亚迪,而且比亚迪所处的赛道更大。这更意味中国诞生华为不是偶然的,而是开始具有诞生华为的土壤,这才是根本性的意义。

只有中国诞生一批世界级科技制造业企业,才能成为真正的全球性强国。对于中国企业的自信心也是极其重要的。

对比美国之所以称霸全球,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拥有许多世界级的领先科技。

从这一角度来说,字节跳动、华为和比亚迪都是中国迈向一流强国的标志,都证明中国开始有相应的土壤,今后,只会层出不穷。

第四、比亚迪几乎是电动汽车的全产业链崛起,包括半导体、电池等关键零部件,这对于打破境外欧美国家动则对我国关键产业进行卡脖子是一大突破,意味着,今后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受制于欧美国家的地方越来越少。

众所周知,中国在电脑、手机、通讯三大产业的发展,一旦触及到高端,就会受到发达国家的打压。

电脑里卖得最好的联想,缺乏核心技术,更像一个组装公司。

手机里头最优秀的华为,刚表现出超越美国苹果的势头,就美国按住了痛打一通,导致市场份额从全球第二跌到全球第六。

通讯产业的华为和中兴通讯,被美国不断打压,甚至不惜动用国家力量来围追堵截。

欧美国家只希望中国做低端产品,为美国、欧洲和日本做点配套之类的东西。

但是,今天中国电动汽车的产业链优势已经十分明显,即使是特斯拉在德国设厂,也不是中国上海特斯拉的对手:

德国特斯拉工厂生产产能和质量比不上我国上海超级工厂,足够证明德国人根本不愿意或者没有能力去彻底研发电动车技术,于是,几家德国汽车巨无霸车企高层都躺平了。造成的结果就是德国汽车工业界不断游说德国政府和欧盟高官,让他们取消2035年彻底停产燃油车的政策,否则德国汽车业会天塌地陷。


02:产生华为的土壤——从华为崛起的三大根本原因看

关于华为方面的书籍可以说是汗牛充栋,但是,化繁为简,如果按照第一性原理的思考方式提炼出华为崛起的根本原因,作为一家专业产业投资机构,时代伯乐认为华为崛起的根本原因只有三条:

第一、首屈一指的是通过学贯中西和广泛吸纳西方国家企业管理的核心秘诀,建立了反熵增的组织机制,从而具有远远超过同业的组织能力,特别是管理人才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是可迁移和可复制的。

创业是一个极其专业的行为,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科学家或者技术大咖或者销售冠军可以无师自通的。

比如华为从1997年开始,先后花了40亿请IBM帮助实现组织流程变革、管理升级。在华为近30年的发展历程中,这些外部的管理咨询智囊团成为华为成长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外脑”,诸如:IBM、埃森哲、波士顿、普华永道、日立咨询、日本丰田董事等咨询公司或专家,前后花费数百亿元人民币,帮助华为构建了研发、供应链、人力资源、市场等方面的制度、流程体系等,经过外部专家的指导和手把手式的落地,才使得今天华为近20万员工步调一致,利出一孔,迸发出这么强大的创新能力和战斗力。

第二、具有远见卓识和第一性原理思考问题的核心团队,见解非凡。任正非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当然华为的轮值CEO团队都非常优秀。

新一代的创业家普遍具有三大特点:相信理论和严密逻辑的力量,而不是相信经验和相信简单的类比法;喜欢读书和迭代自己,每天都在进步;不断寻找事物背后的根因。

企业之所以生生死死和不断倒闭,难以基业常青,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领军人物不能做到与时俱进。而如果缺乏第一性原理的思维方式,与时俱进就会成为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那么,一旦出错,企业就会面临万劫不复。

这一点在字节跳动张一鸣同样具有这个特点:他总是会问同样一个问题,我们考虑问题够不够“根”,够不够“根”!这本质就是第一性原理。

第三、与时俱进的产品能力,突出表现在几个方面:

华为的IPD(集成研发体系)始终站在工程商人的基石定位。华为拥有数以万计的研发人员和工程师,工程商人就是要让研发人员贴近业务,真正以市场为导向。任正非在给员工开内部开座谈会时曾说:“你们不要以为毕业于名牌大学过来华为就是做科研的,你们来华为不是做“院士”的,而是做“院土”的。华为没有院士,只有院土。要想成为院士,就不要来华为!”这里的“院土”就是接地气的工程商人。

华为的产品能够保持不断迭代和进化。2009年2月,华为在西班牙移动世界大会(MWC)首次展示首款Android智能手机问世,当时华为在手机界没什么名气。2010-2014年期间华为手机不断更新、升级,从开始的百元机、运营商定制机不断进化,最终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靠的就是产品的不断迭代和进化。

华为拥有话语权和主导权的产品思维。比如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曾公开表示,华为坚持不造车,助力客户造好车、卖好车。但是在合作过程中,华为也并没有放弃产品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华为的角色也不断升级,从Tire1进化到Huawei Inside再到华为智选模式。

如果说Huawei Inside还是华为提供完整的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等整体全栈解决方案,如北汽极狐;那华为智选则已经是由华为主导车辆的设计、用户体验、营销方案等,用华为车BU CEO余承东的话说,是“用 ToC 积累的经验来牵引解决方案,能够帮助车厂打造真正消费者喜爱和信赖的产品。”

2022年5月份,华为智选模式打造的问界M5单月交付量突破5000台,达到5006台,创新品牌单款车型交付破万最快记录。

第四、身处全球最大的人口国家,拥有巨大的内需市场,仅靠自己内需就能够培养世界级企业。

这是华为能够崛起以及能够对抗美国制裁的根本原因所在。中国的腾讯、阿里巴巴等本质上都是国内企业,但是照样成为世界500强。

从上述四点来看,时代伯乐认为,中国都已经完全具备相关土壤:

第一、从业余创业者迈向专业企业家,已经开始成为中国优秀企业家的共识,中国企业家不再相信管理是经验或随便就可以懂,而是相信专业教练。

经历改革开放,中国企业家不再局限于国学的管理思想,而是兼收并蓄西方管理思想和理念,特别是华为在管理咨询上花费150多亿人民币,更是教会了一批专业管理人员。

第二、整个国民的哲学素养得到极大地提升,突出表现在新一代创业者普遍接受更好的教育,更加相信理论的力量,思考问题非常根本。这已经蔚然成风。

王国维认为,只有哲学才能拯救中国。今天看起来是对的。华为任正非整个管理思想就是基于哲科思维的反熵增理论。

第三、中国经过贫穷之后,今天的物质已经极为丰富。对产品的追求开始具有工匠精神。

摆脱物质的匮乏,这就是必然的结果。

毫无疑问,比亚迪有相关能力,也运用了相关优势。我们接下去继续分析。


03:比亚迪的现状与实力——王传福=爱迪生+韦尔奇?

技术创新不能过于超前,必须有节奏感,否则,领先太多会成为先烈!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布局,比亚迪几乎领先国内同行一个时代,却有幸成为今天的最大玩家——不断融资和信仰的力量是一大原因。

根据公司2021年年报,比亚迪主要业务包括新能源汽车、传统燃油汽车在内的汽车业务,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业务,并积极利用自身技术优势拓展城市轨道交通及其他业务。

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61.42亿,其中汽车业务占比52.04%体量最大,毛利率也是最高达到17.39%。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主要是放在控股的另一家港股上市公司比亚迪电子,这一块是类似富士康的代工业务,体量比较大占比40%,毛利率比较低7.57%。此外电池及光伏业务包括消费类电池和动力电池,其他业务包括云轨等未来的潜力业务。

image.png

2021年比亚迪汽车总销量72万辆,其中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超59万台,同比大增280.03%,新能源车市占率提升至17.03%,位列自主品牌第一。2022年1-5月,比亚迪汽车销量同比更是增长了161.9%,达到51.2万辆,自今年3月起,比亚迪连续三个月实现交付量超10万辆,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冠军。

亮眼的成绩离不开公司多年布局。比亚迪是少有同时掌握电池、电机、电控及芯片等新能源车全产业链核心技术和产品部件的新能源整车企业。

比亚迪的坚持终于让自己的刀片电池等获得爆发。

比亚迪推出刀片电池技术,打破传统电池系统的模组概念,利用刀片电池独特长宽比特征,实现超长尺寸电芯的紧密排列,获得更高的体积利用率,使得搭载磷酸铁锂体系的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达到 600km 以上,解决新能源汽车的里程焦虑以及安全顾虑。

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随着刀片电池的加速装车,比亚迪动力电池业务市场份额稳步提升,从2021年全年的16.2%提升至2022年第一季度的19.2%。

image.png

比亚迪推出的e平台3.0,实现刀片电池的高安全性、全球首创的八合一电动力总成的高效性、搭载域控制电子电气架构的智能性、更小风阻更大空间的美学性四大特点。

e平台3.0的关键模块体积更小、重量更轻、性能更强、能耗更低,标配全新热泵技术,电驱动系统升级为8合1模块,综合效率从86%提升至89%,标配宽温域热泵。

image.png

子公司比亚迪半导体是国内车规级半导体领导厂商,从事功率半导体、智能控制 IC、智能传感器及光电半导体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公司已量产IGBT、SiC器件、IPM、MCU、CMOS图像传感器、电磁传感器、LED光源及显示等产品,应用于汽车的电机驱动控制系统、整车热管理系统、车身控制系统、电池管理系统、车载影像系统、照明系统等重要领域。

比亚迪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还体现在比亚迪电子的代工上,在2021年全球EMS工厂50强排行榜上,比亚迪电子排行第6,是中国大陆地区排名最高的厂商。

王传福是一个狂人,是比吉利汽车李书福更狂的人:不仅在电池领域成为国内仅次于宁德时代的制造商,在汽车半导体、整车和代工领域全部跻身一流玩家。


04:比亚迪与华为的相似之处

时代伯乐认为,比亚迪和华为分别是中国优秀的制造业公司和高科技公司,都有强大高效的组织管理能力.

比亚迪2021年末的员工数高达28.8万,其中生产人员21.6万,4.4万。华为2021年年报披露其全球员工数19.5万,其中近半是研发人员。能让如此多的生产人员和研发人员组织运转并发挥作用,离不开一个高效的体系和其背后强大的组织能力,在这一点上比亚迪和华为极其相似,可以说比亚迪在制造业的组织能力、华为在研发的组织能力上都做到了极致。

比亚迪和华为的另一个相似之处就是在于一直坚持自主研发,不浮不躁,不像一些企业只想着短期的利润。华为海思半导体,成立于2004年,并在2009年才推出第一款手机芯片K3,在2014年推出了第一款麒麟芯片—麒麟910,并在此基础上又花了多年不断迭代优化,并最终成为全球领先的芯片设计厂商。

同样比亚迪的半导体业务已具有17年的历史,早在2005年就开始组建电动汽车核心功率芯片IGBT研发团队,进入IGBT产业;2009年,比亚迪自主研发的IGBT 1.0芯片研发成功;2013年,2.0代IGBT芯片装车比亚迪e6;2015年、2017年成功研发2.5代芯片和4.0代芯片;2019年SiC产品用于汽车电控领域。2020年公司在中国新能源车电机驱动控制器用IGBT模块全球厂商排名第二,仅次于英飞凌。

时代伯乐认为,坚持自主品牌,自主研发,让比亚迪和华为两个公司在各自不同的领域里面都成长为最优秀的公司,他们本质上拥有很多相似之处。


05:任重道远——比亚迪与华为的差距

以人为本,比亚迪在一些领域,依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特别是员工的工资与华为相比存在巨大的差距。2021年比亚迪28.8万的员工数创造了2161.42亿营收,员工平均创收75万元,人均薪酬10.33万。而华为2021年19.5万员工对应营收6368亿,员工平均创收326万,人均薪酬70万。当然这与两家公司的性质有关系,但是如何提升公司在产业链中的低位和价值获取是永恒的话题,相信随着公司不断发展和技术进步,公司的营收和利润也会不断增加,员工薪酬也可以获得提升。

此外,比亚迪在生产制造上已经极其优秀,在新能源车的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上已经掌握核心科技,但是其在智能技术领域与华为还有较大的差距。

我们目前经历的汽车行业重大变革,上半场电动化格局已经渐渐清晰,而下半场的智能化才刚刚开始。在电动化上比亚迪通过刀片电池、电驱动8合1模块等技术实现轻量化、集成化,从而实现更高的驱动效率和更长的续航里程,而在智能化方面,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的软硬件技术储备和整合上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并且与华为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image.png

06:中国需要一批华为实现产业升级和共同富裕

要实现共同富裕,最重要的是我国能够不断在优质的高端产业取得突破,做大增量,特别在新能源车、碳中和、半导体、专精特新等代表未来发展趋势的产业真正取得一席之地。

所谓“中等收入陷阱”,其实就是看一个国家能否不断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产业升级,是否真正能够进入到过去由欧美发达国家牢牢控制的高端产业中,抢占一席之地。过去所有能打破“中等收入陷阱”,迈入发达国家行列的国家,比如韩国、新加坡,都是做到了这一点。

过去二十年,中国就是凭借通信、消费电子、互联网等行业的产业升级,历经从行业追随者成为行业领先者的过程,才实现步入中等收入国家的目标,但是只靠这些产业还不足够支撑中国这样体量的国家成为发达国家,要想再进一步,还要在新能源车、碳中和、半导体、专精特新等更多产业做大做强。

全球手机市场的规模约7000亿美元,我国已经在全球手机行业市场占据一半以上份额,就足够支撑华为、小米、OPPO、VIVO等一批优秀企业,而全球汽车市场的规模约5万亿美元,是手机市场7倍以上,倘若我们也能占据其中一半份额,又将产生多少家世界级企业?

因此,在共同富裕的背景下,我们的投资要更多布局在这些代表时代发展趋势、真正符合国家产业升级方向的领域。幸运的是,在各行各业,越来越多带有华为基因、华为风格的企业不断涌现,而比亚迪无疑是其中之一,是新能源车中的华为!

分享到:

合作机构: ofweek锂电网 | 电池在线网 | 亚太电池展 | 巨典展览 | 德泰中研 | 振威展览 | 亚化咨询 | 知行锂电 | 高工锂电 | 深圳市电源技术学会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锂电网(li-b.cn) | 粤ICP备18158530号


扫码关注微信
获取更多商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