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照例出现在2014年汽车行业“两会”代表委员的座谈会上,连座位位置、衣着和笑容都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这位学内燃机出身、干汽车超过20年的部长,对汽车行业有着特殊而深刻的感情。与这种情感交织的是,他对汽车行业存在的问题与现状更加清醒的认识。
在去年的“两会”代表座谈会上,苗圩着重谈了新能源汽车问题,对示范运营、技术差距、补贴政策给出中肯建议。在今年的座谈会上,苗圩又直面当下汽车行业的争论焦点——对外合资股比是否放开的问题,开诚布公地说,对外股比放开是迟早的事情,但在工信部的管辖范围内,争取给汽车行业、给自主品牌一些缓冲时间。
不管是发展新能源汽车还是合资股比的争论,说到底,都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汽车强国。苗圩明确指出,汽车强国战略,与产销量关系不大,重要的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找出几个核心点来集中突破。
汽车强国战略:不必面面俱到
中国已经是一个汽车大国,但还不是一个汽车强国。这几乎是所有中国汽车人的共识。对此,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建议,从国家层面制定汽车强国战略。而作为一位“老汽车人”,苗圩发自内心地表示:“一定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实现汽车强国的梦想。实现‘汽车强国梦’也是我们当代汽车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做出的贡献。”
在苗圩看来,汽车强国战略,产销量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在总体与国际水平相当的同时,在某些方面引领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
“(产销)4000万辆也好,5000万辆也罢,不能因此就说是汽车强国。(什么是强国?)比如我们汽车行业有一两家企业进入世界前十强或前五强;我们有一些独到的技术能引领、带动全球汽车工业的发展。现在我们还是跟着别人跑,总得拿几块金牌吧。”苗圩说。
苗圩明确指出,汽车强国战略的关键在于“做出路径选择”,即一定要贯彻“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的思想,不能什么都想做;而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找出几个核心点来突破。
“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资源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把好钢使在刀刃上,集中全部力量攻某一个目标。这方面我们有制度上的优势,关键在于确定朝哪一个目标努力。比如说传统汽车我们有差距,那么新能源汽车能不能一起努力突破,这都是一种选择和可能。”苗圩说。
新能源汽车:要打“持久战”
经过10多年的技术积累、5年的示范运营和新一轮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出台,有业内人士断言,今年可能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的元年。
对这一问题,苗圩表示,是不是元年目前还不确定,但可以看到大家对新能源汽车,对电动汽车的认识一年比一年更加深刻、更趋于统一,加上客观环境如雾霾天的倒逼,以及一些汽车企业前几年的努力逐渐见到成效……这些都促成了电动汽车的推广普及一年比一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