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牛电动车,这辆由创新科技企业牛电科技开发的智能电动踏板车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大红大紫的。6月15日,名为“小牛电动智能锂电电动踏板车”的项目登陆京东众筹,亮相堪称惊艳:众筹开始不到5分钟,就筹款500万元,迅速达成项目目标;13分钟,筹资额突破千万元;一小时,突破2000万元大关。至6月30日项目截止日,总共卖出1.6万辆,筹得7200多万元资金,成为目前为止国内权益类众筹中募集最快、金额最大的项目,在世界上也能排到第六。
家住上海的谢珂卿是一名“玩车达人”。大学毕业后,他换过多个品牌的轿车,尽管不缺乏代步工具,谢珂卿仍然考虑再来一辆“酷”点的短途代步工具。6月份,他从专业论坛上听说了小牛电动车。
“不差钱”何必要众筹
和谢珂卿一样,许多人最先开始关注产品是因为其豪华背景。
北京牛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CEO李一男是通信和移动互联网领域的传奇人物。这位曾经的华为常务副总裁、百度的首席技术官、中国移动12580的CEO,是产品最好的形象代言人,聚合了一大帮粉丝。产品团队中也汇聚了众多来自于Frog Design、Honda、小米等国内外顶级设计、汽车和互联网公司的“牛人”。
在资本运作方面,牛电科技也比较“牛气”——先后得到GGV、IDG、红杉、创新工场、真格基金等知名机构的投资,天使轮和A轮两轮融资总额高达5000万美元。
至于为什么“将自己归零”后用一辆电动车作为自己的最新创业项目,李一男说:“小牛电动车不仅仅是一辆电动车,更意味着未来的无限可能。”
至于为什么在“不差钱”的前提下还要采用众筹的模式,李一男表示,“这是与热爱生活的年轻人许下万份的约定,并希望用众筹的方式来实现这份约定。让众人参与实现梦想,最好的方式就是众筹”。
“高龄创业”的李一男经常被业界拿来与小米总裁雷军作对比。其实最相像的是小米和小牛的营销模式:传统的硬件制造和物流,进入门槛高、渠道耗资高、速度慢、风险系数大,而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数据流动,可以在线上实现供需之间的闭环,众筹方式更是把需求端前置,甚至能够实现零库存。小牛和小米还通过类似的电商渠道绕过了渠道门槛。
另一种说法是,小牛电动车试图超越行业标准、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制造业的尝试,是在“向特斯拉致敬”。
在大众的印象里,电动车是不怎么高端的产品,设计简单、价格低廉,常常被看做二三四线城市的出行工具,或者和送快递、送外卖等职业相关联。而小牛电动车主打的对象,显然不是这些对价格相当敏感、不在意续航里程、不惯用GPS定位的人群。
为了打破电动车的固有形象,团队从设计到制造都进行了创新。采用锂电池代替传统铅锌电池,实现了最长100公里的续航时间;采用合金钢材,使电动车瘦身为10公斤左右的轻盈体型;此外,博世电机、EBS电子刹车系统、ECU控制油路、GPS智能化防盗等资深玩家看重的配备,使电动车增添了“酷炫”的科技感。
到市场上走一圈就知道,价格分别为3999元、4999元的两款小牛电动车,并不像宣传中所说的那么“亲民、贴心”。比起市场上的普通电动车,这个价格几乎高出一倍。售卖前,公司曾在一些社区和测评网站透露过价格,对价格偏高的普遍质疑曾让团队感到很大压力。但产品出来后,反倒博得了一些玩友“性价比高”的评价。
卖产品还是卖生活方式
除了募集资金的数额,超出公司预期的还有消费者构成。公司根据众筹结果做了个消费者调查。结果显示,购买用户中目前通勤方式为电动车的占33%,用轿车通勤的用户数量,达到31%。
“调研结果让创始团队既惊又喜,小牛电动车对自驾车或者打车等高质量用户有较大吸引力,或许我们能打开一块与传统电动车截然不同的新市场。”在小牛公司产品总监胡依林看来,对于中高端用户群体来说,使用电动车作为短途出行工具,其实代表了一种新兴的出行理念和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