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旭光电发布公告称,公司为了顺应新材料产业的发展趋势,依托自身在石墨烯新材料领域的研究基础与人才、技术优势,积极拓展石墨烯在光电显示、新能源及其他领域的产业应用。近日,公司旗下控股子公司上海碳源汇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碳源汇谷”)与泰州市新能源产业园区管委会(以下简称“泰州产业园管委会”)签订了《石墨烯基锂电池项目投资协议书》,就上海碳源汇谷在泰州新能源产业园区投资石墨烯基锂电池项目达成意向。
公告显示,该项目总投资5亿元人民币,其中一期投资2.5亿元人民币。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年产3吨低成本高品质单层石墨烯生产线一条,年产300吨锂电池正/负极材料生产线各一条;二期建设年产1.5亿Wh的动力电池电芯及pack生产厂。2016年下半年动工建设一期生产线,建设周期12个月。
据了解,公司此次投建泰州石墨烯基锂电池项目的背景是,东旭光电推出的第一个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石墨烯产品——“烯王”面世。该产品所使用的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性能十分优良,与普通电池相比不仅可在满足5C条件下,实现15分钟内快速充放电,而且该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可在-30~80℃环境下工作,循环寿命更高达3500次左右。通过发布会现场测试,“烯王”充电用时15分钟,是普通充电产品的1/24。
“锂电池产业进一步发展呼唤石墨烯快充技术!”上海碳源汇谷首席科学家郭守武教授表示,解决锂离子电池的快充,这是相关产品现在急需解决的任务之一,因此“烯王”所采用的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技术将给行业带来颠覆性变革。
“‘烯王’的落地开启了石墨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时代。”东旭光电投资负责人、上海碳源汇谷董事长王忠辉表示:“该石墨烯技术是石墨烯在锂电池应用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是石墨烯业界翘首以盼的真正的杀手级应用。”
国务院参事、原国家能源局局长徐锭明表示:“从长远看,未来能源不取决于对资源的占有,而取决于能源高科技的突破。东旭光电在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方面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率先进入了石墨烯应用领域。”
“石墨烯产业将是未来东旭光电发展的战略重点。”东旭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东旭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兆廷自信的表示:“烯王电池产品只是我们在石墨烯产业迈出的第一步,后续我们将在更多领域拓展延伸,东旭光电将不断超越自我,实现向中国最大光电生产商的华丽转型。”
此外,或许正是看到该石墨烯电池技术的能源革新前景,美国凯途能源公司、青岛乾运高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环绿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江苏智航新能源有限公司、伟芝延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合肥中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众多公司纷纷现场与东旭光电签署了研发及产业化合作战略协议。
公司同日还公告,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碳源汇谷与上海交通大学签署了关于成立“东旭光电-上海交大石墨烯技术研发中心”的协议。公司、上海交大、碳源汇谷三方确定在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防腐涂层、热管理涂层及其他国家支持的产业领域,就石墨烯新材料的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应用推广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并建立长期稳定、优势互补的战略合作关系和石墨烯技术产学研平台。
公告称,三方共同组建技术研发团队(其中上海交大技术力量以“郭守武教授课题组”为核心),根据产业发展需求确定研究方向和课题,联合研发并开展相关技术研发成果的转化工作。三方以拟共建的“东旭光电-上海交大石墨烯技术研发中心”为产学研合作平台和孵化器,利用公司及碳源汇谷的产业基地和设施,对上海交大相对成熟的石墨烯科研成果择优进行二次开发,使之成为可应用于企业产业化生产的科技成果。
合作经费合作期内,碳源汇谷在本协议框架下向上海交大提供固定研发经费,累计总额1000万元,合作期内按年拨付,每年200万元,连续拨付五年。该费用专供上海交大“郭守武教授课题组”准备及开展本协议项下相关技术研究之用,不得擅自挪作他用。经费使用及管理方式按照上海交通大学横向课题经费进行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