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新能源汽车发展,企业会考虑商业可行性问题,所以一定要把所有的政策全部都透明地公布出来,企业会根据政策、结合市场实际情况,决定如何投入研究和推广。否则的话,大家都像瞎猫碰死耗子一样乱抓,运气好就抓到了,运气不好就会失败。
企业需要的是明确的政策,需要能够对未来10年、20年有一个稳定预期,比如把排放降到哪种标准,就会有相应的鼓励政策。至于怎么能把排放降到标准水平,相关部门就不要规定具体方案,要相信企业或许会想出更好的办法,以中国人、中国企业的智慧,一定有办法解决推广难题,前提是一定要市场化。只要放开,一切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
建议:
●民营资本发展新能源汽车,面临环境的风险,需要政策放开,并将补贴环节透明化,以确保竞争环境的公平。国家对汽车排放的标准,应该出台具体的时间和计划,比如:什么时间要达到什么标准;什么时候电动汽车和传统汽车要达到什么比例;5年甚至是10年内对电动汽车的激励政策,要有具体的和数量配套的时间节点,这样才能让汽车企业坚定信心往前走。
●不要只盯着纯电动汽车路线。不要为了讨论电动汽车而谈电动汽车,现在讨论纯电动汽车,目的还是为了降低排放。如果传统汽车提高排放标准、降低排放量,也是一个出路。至于技术路线,无论是油电混合、插电式混动,还是其他的新能源车都应该支持发展。
●不应给汽车企业设立过多的门槛。“20万辆、30亿投资”等生产乘用车资质的门槛,对民营资本是一个挑战,对创业型企业而言,很难进入,类似这样的政策就不可取。
(作者系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沃尔沃汽车集团董事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