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还在坐“冷板凳”的混合动力汽车,今年可能挑起了节能与新能源汽型展示的大梁。这不仅仅体现在4月20日开幕的第十五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3月份的日内瓦车展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各家车厂发布的新能源汽车的新车数量非常有限,原因就在于,今天欧洲市场需求的下滑不是汽车市场的结构性调整,而是整体需求动力的不足。
即使如丰田汽车这样混合动力很强势的跨国公司,在日内瓦车展也没有带去可观的新能源的新车,丰田只是发布了一款纯电动概念车i-pod,而另外一款发布的RAV4车型,则是搭载了欧洲人更喜欢的柴油引擎。
从整个世界市场的角度去观察,新能源汽车市场,特别是电动汽车市场正在遭遇困难与发展瓶颈,而混合动力汽车则逐渐得到了众多车企的热捧。
混合动力抬头
电动汽车市场发展的窘境,给了混合动力汽车很大的机遇。
中国在最新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更是把电动汽车作为了战略方向,而把推进混合动力汽车作为了现实的产业化方向,甚至明确表示要“推广普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中国工信部部长苗圩在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更是透露出一个发展混合动力汽车积极的信号。苗圩表示,工信部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新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补贴思路不是按照混合动力、纯电动技术路线来分,而是将节能车按照节油率分16个档次,节油效果越好的,补贴越多。
所谓的不再区分混合动力与纯电动路线的补贴政策,其实就是对于原来只是对于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的单向支持的一种修正,从节能效果来看,纯电动汽车当然比混合动力汽车要好一些,但是再好的技术如果没有市场购买的支撑,那么这些技术只能是空中楼阁,中看不中用。
可以看出,新的补贴政策将给混合动力汽车极大的市场推动。
混合动力汽车虽然目前在中国汽车市场还没有获得普遍认可和接受,但是在世界范围,却已经有了巨大的发展。
从丰田公司的销售记录来看,2012年丰田公司年度销售混合动力汽车突破100万台,全球累计销量接近500万台。另外一家混合动力汽车产品的优势企业本田公司的累计销量也超过100万台。
目前,丰田公司混合动力汽车市场份额占到其全部市场销售的14%以上,在日本本土市场更是达到了40%。
这些成绩是任何电动汽车或者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企业都不可能在短期内突破的记录。
政策支持不可或缺
混合动力汽车产品相比纯电动汽车有更大的市场接受度,来自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相对安全、成熟,而且不需要借助外部设施进行充电,这让混合动力汽车产品在使用起来就更方便、快捷。第二个因素则是政府的支持。混合动力汽车之所以能够有这么大的市场发展,与各国的财政补贴政策是分不开的。
早在2000年,美国就开始实施对于混合动力汽车的支持政策。其中,联邦税务局对混合动力汽车的用户提供最高可达3500美元的税务减免,此外还有州政府的税费优惠。此外,混合动力汽车的车主还能享受到其他的一些政策支持。比如,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只要燃油经济性达到每加仑45英里(百公里6.28升)的混合动力车就能使用HOV高载客率专用车道,HOV车道只允许2名乘客以上的车辆行驶的,但混合动力汽车在只有一名乘客时也可以使用该车道。
日本是政府支持混合动力汽车力度最大的国家。比如,2009年6月日本政府启动“新一代汽车”计划,在该计划的支持下,混合动力普锐斯可以享受到的最高优惠为:免除新车100%的重量税和取得税;个别车辆还有50%自动车税的减免;其次就是补助金的优惠。
丰田公司也曾经希望能够在中国打开混合动力汽车市场,但是在将普锐斯引入中国汽车市场以后,由于缺乏政策支持,丰田公司又不愿意降低市场销售价格,普锐斯在中国市场销售一直不理想。
从电动汽车与混合动力汽车的比较来看,两类汽车产品对于市场的打开同样都需要政策的支持。但是混合动力相比电动汽车市场具有更大优势的地方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技术更加成熟,使用更加安全方便,从而在政府补贴到位的情况下,混合动力汽车产品就能够引起市场的共鸣。反之,纯电动汽车产品由于其技术还普遍受到社会的质疑,充电设施又不尽如人意,因此,即使有巨额的财政补贴,消费者也会因为其缺乏技术与安全的保证,不愿意充当市场的“吃螃蟹者”。
无需多虑一家独大
混合动力与电动汽车两条技术路线的争夺,早就已经开始。从目前的技术与市场情况分析,混合动力仍然会在未来一段时期成为世界汽车市场中主要的节能环保车型。
即使在日本,电动汽车路线与混合动力路线也是在交织进行。比如,日本政府对于电动汽车的发展支持与规划,从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的1970年代就已经开始。在政策的大力扶持下,一些日本汽车企业也确实推出了电动汽车产品,比如,三菱公司2009年10月推出了电动汽车“I-MiEV”,日产公司推出了聆风。然而,我们看到的市场结果是,这些电动汽车在与丰田、本田的混合动力汽车竞争中,明显处于下风。
日本的情况正是世界各国的情况的缩影。美国通用汽车曾经生产销售电动汽车EV1,但是最终不得不黯然退市。中国的电动汽车生产企业,其市场规模仍然很难向私人市场拓展,欧洲市场则仍然钟情于柴油车市场。
虽然许多汽车企业都宣称自己能够生产混合动力汽车产品,但是实际上在市场上普遍接受的品牌并不多。日本汽车企业基本垄断着混合动力汽车的市场。
因此,中国或许有一种担心:一旦对于混合动力汽车市场进行补贴,日本汽车企业会不会形成中国混合动力汽车市场的垄断?
目前的中国汽车市场,由于自主品牌企业相对处于技术与品牌的劣势,因此外资品牌与企业在中国汽车市场占有更大的市场空间。但是由于外资分属德国、日本、美国等多个国家的跨国汽车企业,它们之间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中国并不需要担心某些外资汽车企业会对中国汽车市场构成垄断的威胁。
但是,日本汽车企业在混合动力方面的技术优势却是世界汽车产业中独有的,日本汽车企业一家独大几乎是必然的。不过,随着混合动力技术的日渐成熟,以及其他外资品牌的跟随,日系汽车垄断的程度会越来越小。
同时,中国在电动汽车市场上并没有进入死胡同,如果中国坚持以政府采购与集团采购市场为先导,就能够最终带动私人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中国一些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生产的电动汽车已经在出租车市场运行了两年多的时间,足以证明电动汽车市场同样大有可为。
因此,实施全新的一套抹平电动汽车与混合动力技术差异,以节能效率为唯一标准的政策,更有利于汽车社会节能减排的实现,而且也会让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实现多元化的技术突破,
(作者系资深汽车营销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