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距发布公司股票交易实行退市风险警示的公告仅半个月后,5月16日上海超日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 “11超日债”暂停上市的特别风险提示公告。从2013年2月超日太阳发布 “11超日债”的付息风险提示后,各种与“11超日债”相关的风险提示频频出现在资本市场。业内人士质疑超日太阳脆弱的资金链能够维持的时日已经不多。
继“资金链断裂”、“老板跑路”、“11超日债”或违约等风波后,超日太阳又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公告称,因公司2011年度、2012年度连续两年亏损,按照《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司债券上市规则》的有关规定,“11超日债”已于2013年5月2日开市起停牌,深圳证券交易所将在停牌后15个交易日内做出是否暂停债券上市交易的决定。
本报记者拨打了超日太阳董事会秘书的电话,接电话的人士表示,目前还在等深圳证券交易所通知。“假若2013年公司能够实现盈利,即便此次暂停上市,其后也有可能再进行交易。”
而超日太阳最新发布的一季报显示,公司预测2013年1-6月的业绩仍将亏损。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证券分析师判断,“11超日债”暂停上市交易是大概率事件。
“11超日债”于2012年3月7日发行,发行规模10亿元,票面利率8.98%,首次付息日为2013年3月7日,首次应付利息8980万元。据“11超日债”募集说明书披露,为保障本期债券本息的偿付,﹡ST超日与广发银行和中信银行签订了共计8亿元的银行流动性贷款支持协议,两家银行承诺在兑付困难时分别提供3亿元和5亿元的流动性支持贷款。
虽然已成功付息渡过难关,但超日太阳又将面临下一个财年的利息支付。生意社多晶硅分析师班文文说,光伏产业大环境不乐观,超日太阳身处其中很难翻身,距离本金偿还还有四年时间的“11超日债”仍可能违约。
上述超日太阳人士说,“董事长和高管都在想办法,暂时还没有破产的想法。但目前公司的流动性困难并没有得到缓解。”
超日太阳在公告中称,受光伏行业整体低迷、产能过剩、供需失衡等不利因素影响,公司自2012年四季度出现了流动性困难,各生产单位产量大幅下降;公司也因供应商、银行及其他债权人的起诉,主要银行账户被冻结。
上述证券分析师认为,从超日太阳下调公司主体长期信用等级开始,就可预见它的流动性风险会日益加大。“虽然高额的应收账款,让财务报表看起来有利润,实际上公司的现金流已经趋于紧张。如果按照常规的贷款审批程序,银行为了避免坏账很难再对它敞开大门。”
据悉,目前超日太阳的应收账款、供应商欠款和银行贷款规模分别是33亿元、10亿元和15亿元左右。超日太阳称,除加速催收应收账款外,还会通过出让已具备变现条件的海外电站、尽快处置境内非核心资产、改为自主生产和代工模式相结合的经营模式等方式尽快回笼资金。
但是这种处理方式是否能够帮助超日太阳渡过难关还是未知。上述证券分析师建议债券持有者割肉离场,“虽然在暂停上市后还有30个交易日的缓冲期,但大局难有改变。与其期望政府兜底重组不如宁愿亏损趁早退出。”
卓创资讯新能源分析师王晓坤悲观地认为,此前,青海省国有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重组﹡ST超日方案告吹以及尚德破产重组的例子应该已经让企业清醒地认识到:国资兜底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不排除超日太阳会步尚德后尘。”
超日太阳仅是当前光伏产业的一个缩影,光伏企业家家有本难念的“债务经”。中商情报网产业研究院研究员黄晴云指出,债务危机可能会给光伏企业以致命的一击。
5月15日,尚德电力本在3月15日到期的5.41亿美元可转债延迟两个月后再被延期,依旧偿还无望;江西赛维LDK日前宣布,由于现金流暂时短缺,未能按时偿付4月15日到期的2379.3万美元可转债。
黄晴云建议超日太阳解决流动性危机除了积极自救外,还应积极寻求重组。“新的股东的注资进入是超日债解除违约风险的最佳选项。”
班文文说,“要想整个行业再次发展,光靠政府注资是不行的,必须掌握核心技术,开拓国内市场需求,摆脱对国外市场、技术等方面的依赖,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会有企业死去。”
上述证券分析师直言,光伏行业洗牌期已经到来,只有大部分企业倒下去,行业产能过剩的局面才会好转。没钱转型的光伏企业生死未卜。超日太阳之后,谁又将是下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