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大城市机动车数量不断增多,空气质量日益下降,记者在飞机上透过舷窗可以清楚地看到北京上空经常盖着一层灰朦朦的颗粒物,这些颗粒物飘浮在空中,与飞机上方的蓝天形成鲜明对比,在小城市上空,基本上不存在这种现象,可以清晰地看到地面建筑。
大城市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不能任其恶化,如何防治?9月26日~27日,第四届大城市机动车污染防治研讨会上,与会嘉宾纷纷发言,展开热烈讨论。
■ 尾气污染危害大
尾气污染危害健康已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今年以来,全国多次发生大面积雾霾天气,各大城市前往就诊呼吸系统疾病的人明显增多。研讨会上,尾气污染成为大家关注焦点。
四川大学陈耀强教授说:“汽车尾气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有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以及PM2.5颗粒物,这些污染物共有670多种,对人体危害很大。”
大家很早以前认识到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的危害,近年来,PM2.5成为热门词汇,对其危害了解不深入,陈耀强教授对此进行专门介绍。陈耀强教授说:“PM2.5的危害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尺寸越小危害越大、化学组成的毒性越大危害越大、数量越大危害越大。PM2.5侵入肺中,无法排出,还会进入血液中,对人体危害非常大。”
PM2.5主要来源于燃煤和尾气,与燃煤相比,机动车尾气产生的PM2.5危害更大。陈耀强教授说:“尾气排放的PM2.5粒度在0.04~0.1微米,远小于2.5微米;尾气排放PM2.5含有多环芳烃(PAHs)和硝基多环芳烃(nitro-PAHs)等16种高致癌物质,这些物质致癌无阈值,即致癌没有吸入量多少的限制。燃煤产生的PM2.5多环芳烃(PAHs)所占比例没有机动车高,PM2.5的数量也没有机动车高,机动车每行驶一公里,产生6000亿个PM2.5。另外,机动车排放部位低,仅几十厘米,在人的呼吸带内,燃煤排烟口较高。另外,PM2.5基本上不沉降,长期累积在空气中,对人体有长期危害。”
尾气污染不仅有PM2.5危害,还带来了更为棘手的问题——臭氧层空洞,环保部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副主任丁焰说:“监测数据显示,太原,石家庄等很多北方城市臭氧层问题实际上已经很突出。”
■ 传统在用车和新能源汽车都应重视
我国汽车保有量超过1.2亿辆,对其污染治理已到了非常紧迫时刻。环保部污染防治司大气处汪涛副处长说:“9月12日,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国十条’),内容涉及燃煤、工业、机动车、重污染预警等十条措施,力争在5年内,改善全国空气质量,较大幅度减少重污染天气。”
如何贯彻执行新政策,汪涛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必须采取综合、协同措施,仅仅靠环保部门单打独斗,这个问题解决不了。要通过政策、经济、税收等措施引导消费者,加强监管的同时,通过更多配套政策积极推进落实。”
汪涛说到,为了配套“国十条”,财政部、交通部、工信部、安监局等正在起草相关政策,马上要出台,这些政策推出后将推动污染治理朝好的方面发展。除了对机动车进行环保管理外,对油品升级提出一定要求。
汪涛说:“治理污染不仅要重视传统在用车的治理,同时要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家已经从政策、配套措施以及财政和税收三方面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还将加大传统汽车污染治理力度,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
■ 北京需要政策创新
截止到今年6月,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超过533万辆,尾气污染治理更加紧迫。北京市环保局机动车处副处长臧远伟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确定了总体要求,全国重点是京津冀,京津冀的重点是北京。为此,《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也已获得通过并公布,今后5年每年PM2.5浓度平均下降5%以上。形势严峻、任务艰巨。为了落实国家下达目标任务,北京环保局牵头,编制了《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并进行了任务分解。”
为了治理污染,机动车将是重点之一。臧远伟说:“北京市将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加快轨道交通建设,2015年运营里程力争达到660公里;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2017年中心城区达到52%,全市公共交通占机动车出行比例达到60%以上;五环内推行大容量双源无轨电车、天然气公交车等;五环外发展低排放柴油车和天然气公交车;年新增公交车中清洁燃料车和新能源汽车比例力争达到80%。”
据介绍,到2017年,北京市新能源汽车和清洁能源汽车应用规模力争达到20万辆,其中公交车约为1.4万辆;出租领域,电动汽车、天然气车、混合动力汽车各达到5万辆;环卫电动汽车达到约3000辆;邮政电动汽车达到约500辆。同时积极鼓励政府和私人使用新能源汽车和清洁能源汽车,力争达到16.5万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