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展作为汽车企业展示最新技术、最新产品,宣传品牌的载体,发展迅速。近年来,各种办展主体举办的形形色色各类汽车展可谓遍地开花,无所不在。笔者每年参加的各地各类汽车展不下几十个,有业内人士介绍,目前我国能称之为汽车展览会的已有260多个。加上各地各类巡展、展销会等,已难记其数。可车展数量依然每年在不断增加着。
不久前笔者到苏州车展采访,被告知这只是苏州众多车展中的一个,此外还有当地电视台等主办的,据说每年要每季一展。如此,小小的苏州一年至少有5个车展。沈阳也是一年有多个车展、车博会。此外,在沈阳周边的锦州、盘锦、葫芦岛等也都要办车展。据了解,浙江除了每年一届的杭州车展,同一主办方还在萧山、绍兴、义乌、温州、宁波等地举办了五六个地方展。据说还有某地每周一展的……如今,新疆、青海、兰州、银川等西北省区,每年也都有不止一两个车展在举行,且大都冠以国际汽车工业博览会等名头。
有专业人士定义,真正的汽车展览会或博览会应该是以汽车企业参展为主导,主要展示当今国内外汽车工业发展成就,是新技术、新车型、新成就的集中展示,要能反映汽车产品、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等。国际上公认的巴黎、法兰克福、东京、日内瓦、底特律五大车展,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不可替代性,都能浓缩全球汽车工业的发展动向和跳动脉搏。
纵观我国林林总总的各类车展,除了北、上、广、深等A类和全国知名大展外,很多区域性汽车展充其量只是汽车展销会,而非真正意义上的车展。虽然大都冠以国际汽车、车博会等名义,却基本上是以当地经销商为参展主体,卖车是主要目的。
汽车会展业的蓬勃兴起自然与近些年我国汽车市场的高速发展密不可分,特别是随着北京、上海、广州等几大车展的巨大成功和持续走红,让许多利益主体看到这一领域的利润空间,便都来分一杯羹。从办展主体看,主承办方性质十分杂乱,虽然更多是政府支持、行业协会牵头、实体公司或媒体承办的形式,但其中不乏个体、私营公司,他们大都会“傍”个行业协会、政府部门等,作为金字招牌。
在利益的驱动下,车展的本质已发生了改变,变成了一场场利益的盛宴。而过多过滥的结果是进一步加剧了竞争,搞乱了市场秩序,车展品质参差不齐,形成鱼龙混杂的局面。有些所谓车展展车不多,参观者寥寥,这直接损害了参展商和观众的利益。
造成车展业乱象的原因很多。首先,门坎儿低,没有主管部门,谁都能做;其二,随着我国汽车市场进入微增长时代,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为了消化巨大的产能和库存,车企、经销商为了扩大销售,大多情愿不情愿也要参加,至少也能赚点儿人气、关注度。但是,其中也不乏一些利益主体包括一些地方媒体,为牟利对企业、经销商采取威逼利诱方式。参加就大力宣传、说好话,不参加就以曝光、负面报道相要挟,有绑架企业、经销商之嫌。尤其是一地多展,哪个不参加都会得罪人;都参加不仅增加人力、物力、财力成本,效果还不理想,许多小展根本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这让不少车企、经销商苦不堪言。而观众、消费者也感到无所适从,甚至产生视觉疲劳。据悉,一些地方展根本卖不出参观票,甚至奉送都吸引不来观众。
在我国这个尚处在起步阶段的巨大市场中,乱哄哄的车展闹剧还在不断上演。应该说,车展业这种乱象已到了不得不治理的程度了。然而目前似乎还没有人找到解决的良方,基本上仍处于靠市场竞争自我调节的“无政府”状态。这样下去的结果是,必然造成恶性化竞争,带来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这一现状应该引起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