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明明和秦致,在中国最知名的北京四中成为同班同学,随后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商学院的MBA更是令人艳羡,随后BCG和麦肯锡的工作更是全程“成功人士”的感觉,一生如此顺风顺水的他们,最终选择了回国寻找更广阔的未来。
更令人没想到的是,这两位“高富帅”的典型,最终却在一个最为接地气的产品中达到“人生巅峰”——汽车之家。
当然他们在其中的身份略有不同,黄明明是汽车之家的早期投资人,而秦致则是他引荐至汽车之家的CEO。
平常心
没上大学就开始创业,在行进路上镁光灯闪耀,这个80后创业者的代表,如今终于要敲响自己的纽交所第一钟。
少年早成和自我膨胀,两个成语通常并肩而行。2008年6月,澳洲电讯斥资2亿美元收购皓辰传媒和李想创办的泡泡网两家公司55%股份,年仅27岁的李想瞬间成为了亿万富翁,但最令黄明明惊讶的是:“没想到,即便是这样一个事件,也没有令李想在工作上有任何变化,他就跟没事人似的继续去上班。”
同样的,秦致平和的心态也同样在助力公司的健康成长,甚至在加入汽车之家初曾自我打趣道:“一流二流的模式也轮不上我,三流的模式正好。”而且经过了265.com这样草根公司的熏陶,秦致已全然没有了咨询公司的土豪气。
为何能有如此平和的心态?李想曾说道:“当时觉得能赚上二三百万就不得了了,很满足了,但钱越来越多的时候,钱反而变成次要的东西,最重要的是带领团队去实现新的目标。”
汽车之家的追逐
从汽车之家的招股书上可以看到,目前其营收结构相对“传统,在汽车广告、经销商会员服务、经销商广告三个业务单元的营收占比,分别为其总营收的60%、26%、14%。如果用更粗糙的说法,这更是“1.0”门户模式的典型营收结构。
即便是1.0的垂直门户模式,汽车之家也并非是行业的先行者,在2005年6月创办汽车之家前,老前辈易车公司创办于2000年,而爱卡网也于2002年8月上线。时至今日,汽车之家已经成为全球访问量最大的汽车网站,而易车即便较之更早上市,也未能改变行业的格局。
说到原因,黄明明解释,这是由于李想的踏实:“当时他的要求便是,无论任何一款新车发布,在产品正式发布前3-6个月,该车的论坛一定要成为最活跃的论坛。当时在竞争对手通常在10点开始更新网站,李想则要求同事,一定要在9点更新,而这便意味着,编辑通常要在早晨8点甚至7点就抵达办公室。”
也许,这种仅仅靠人力堆积起来的内容产生方式在今天看来有些单调,甚至笨拙,但“当一款产品领先一点,每次都领先一点,时间长了对手就发现永远追不上了。”
可见即便是1.0的模式,同样会经历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追不上的经历。而这也成就了汽车之家如今每年10亿的营收。
对此,曾有人在采访过后总结了一套“李想定律”:如果一个事情比别人多付出5%的努力,就可能拿到别人200%的回报。
模式几何
1.0不好么?从汽车之家的才报上可以看到,在2013年前九个月,汽车之家营收同比增63%,至8.3亿元人民币;由于相比竞争对手媒体优势更强,在良好的品牌和用户基础上,商业化显得非常自然和高效;在单纯的展示外,汽车之家,目前挣的是营销的钱,即通过大量专业生产的优质内容和论坛,聚合人气和流量,从而将媒体的营销价值发挥到极致。而这也正是将媒体价值升华的一种表现。
对此i美股分析师李妍评价道:“从媒体到服务平台的转型,更能将汽车垂直网站和门户网站的差异区分的更明显,汽车网站在垂直领域的专注和深挖,比门户网站更能在交易环节有所作为,眼下最典型的就是汽车网站在帮助经销商汇集销售线索这件事上,要比门户网站强大许多。当然,这种汇集销售线索的行为,本质上还是营销,汽车产业链的复杂性,决定了汽车网站介入交易的难度。汽车网站已经先于门户网站在产业链进行布局,未来能多深入的参与汽车交易,是投资者需要长期跟踪观察的。”
同时在不考虑新业务拓展影响的影响下,i美股更是大胆预测,仅依据现有媒体业务:预计汽车之家2013、2014、2015年营收增速分别为60%、40%、30%,对应营收规模分别为1.9亿、2.7亿、3.5亿美元;考虑到未来后汽车市场与汽车销售市场4:1的支出比,汽车之家,仍在高速奔跑的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