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锂电网(li-b.cn),锂电产业链服务全平台!
2025年05月04日   星期天    |  广告单价 |  锂电资讯
首页 > 资讯 > 新闻 > 2013年:汽车产业突破与尴尬并存

2013年:汽车产业突破与尴尬并存

来源: | 作者:admin | 分类:新闻 | 时间:2016-09-23 | 浏览:3781
文章顶部
摘要:2013年,汽车产业的主要特征是稳定增长中开始转型,这种转型表现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既是英雄的时代,也有无奈的结局。表现在中国的合资公司方面,既有全新品牌的出世,又有外资品

2013年,汽车产业的主要特征是稳定增长中开始转型,这种转型表现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既是英雄的时代,也有无奈的结局。表现在中国的合资公司方面,既有全新品牌的出世,又有外资品牌二进宫中国市场的妥协与尝试,而对于合资自主,外资与中国政府的政策博弈仍然在继续。

新能源汽车突破在即

2013年,美国电动车生产企业特斯拉突然宣布在一季度实现盈利,让整个业界为之哗然。特斯拉模式一时成为世界膜拜的偶像。

特斯拉模式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公司采取了全新的市场定位模式,更是其脱离传统营销模式的汽车产业IT化的成功尝试。最重要的,特斯拉的成功在于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在不断的挫折、失败、探索中开始奠定了市场发展的基础。

2013年美国汽车市场电动车市场规模有可能突破10万辆,预示着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成为一个市场不可或缺的产业。

有人说,一旦电动车产销比重超越一个市场的1%,那么新能源汽车产业将出现大发展的机遇。无疑,新能源汽车市场将不会再次重复以前任何一次的夭折,世界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越来越成为汽车市场中不可分割的部分,新能源汽车时代自此萌芽开启。

合资自主尴尬试水

宝马公司的合资自主品牌之诺的第一款车,正式在广州车展(微博)亮相。不出所料,之诺第一款产品是电动车。

宝马作为第一个推出合资自主的豪车汽车企业,背后隐含的是一种对于中国相关政策的响应与无奈。

虽然宝马高调宣称要将合资自主打造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第一款豪车合资自主品牌,但是电动车市场目前的困境,以及宝马自身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有限的实力,都预示着之诺品牌更多是一种敷衍政策的名义品牌,而非市场品牌。

不过,与之相反的是,日产公司在中国却高调推出启辰品牌并获得了市场销量的稳定提升。日产合资自主的战略显然与众不同。

其实作为合资自主品牌,成功与否的关键是在于母公司对于合资自主的重视程度。如果外资公司对于推出合资自主单纯作为一种中国相关政策的敷衍,那么这种合资自主必然不会有好的市场反应。但是,假如外资公司将合资自主作为战略品牌,那么嫁接外资技术支持的合资自主必然会有一个可期待的未来。

特别是对于日系汽车而言,面对中日关系不稳定的发展局面,日系品牌最好的突围措施之一就是发展合资自主,以另外一种方式实现中国汽车市场的业绩提升是更好的选择。

随着中国政府对于外资准入以及投资方面限制政策的逐步放开,合资自主将成为一个尴尬的品牌。但是,作为那些特别重视合资自主的外资来说,未免不是一次市场竞争中胜出的机会。

全新品牌与企业的机会

合资自主在中国汽车市场能够有很大的市场机会,在于中国汽车市场未来增长的巨大潜力与空间。

但是,这也并不是说所有的企业与品牌都能够在中国市场获得相应的份额,其中的关键在于你的品牌的市场影响力与核心竞争力。

观致作为中国本土汽车企业全新推出的一款汽车品牌,市场的前期筹划与产品设计、传播无疑都获得了良好的市场互动,但是决定观致品牌能否获得中国汽车市场更多掌声的,不是在于公司的超豪华的跨国管理团队,而是在于观致公司的配套体系以及生产一线的品质管理。

因此,无论是已经有发展十多年的自主品牌,还是刚刚起步的自主品牌,最终决定它们命运的只有品质。只有可持续的稳定的品质与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才能在汽车产业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最终胜出。

不过,雷诺公司通过与东风汽车建立合资公司的方式再次进入中国,虽然能够抛开当年三江雷诺失败的阴影,但是雷诺在中国明显有点苍白的品牌影响力却不是短期内就能够被消费者所接受与认知。

今天雷诺进入中国汽车市场有些走投无路的感觉,欧洲汽车市场迟迟不能复苏,以及世界其他市场给予的明显狭窄的增长空间,都让业绩堪忧的雷诺公司最终不得不选择中国市场寻求未来的增长。

但是,中国今天的SUV市场增长空间以及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到底能够给雷诺带来多大的机会,一切都存折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对于雷诺而言,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进入中国市场总比不进入要好,进入中国市场就意味着机会。毕竟中国汽车市场存在着世界市场的最佳增长机会。

分享到:

合作机构: ofweek锂电网 | 电池在线网 | 亚太电池展 | 巨典展览 | 德泰中研 | 振威展览 | 亚化咨询 | 知行锂电 | 高工锂电 | 深圳市电源技术学会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锂电网(li-b.cn) | 粤ICP备18158530号


扫码关注微信
获取更多商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