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环保压力持续增大的背景下,新能源成为今年两会关注的热点之一。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张震宇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我国进一步加快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记者了解到,目前已有20多个省份宣布打造电动汽车产业基地,40多个城市将其列入重点发展产业,各地发展电动汽车的热情空前高涨。我国电动汽车经过10多年的研究开发和示范运行,基本具备了产业化发展基础。不过,在张震宇看来,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界还有很多功课要做。
两大矛盾掣肘产业发展
拥有资质的企业不生产,想生产的企业无资质。
张震宇在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分管科技处和装备工业处,而电动汽车恰恰是科技和装备工业两者技术结合的代表。在该领域,张震宇颇有发言权,并向记者列出了掣肘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两大突出矛盾。
“政府认可的与群众需求的并不一致!”张震宇强调。这一观点在整个采访中令记者印象深刻。在他看来,从目前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方面来看,政府助推的电动汽车,群众认为价位高;群众需要的电动汽车,政府并没有很好地支持。“比如低速电动汽车,由于物美价廉,使用方便,深受三线、四线城市和广大农村群众的青睐。但是,由于产业政策等因素的限制,大多数生产企业没有生产资质,生产出来的低速电动汽车上不了公告和牌照,群众购买的电动汽车不允许上路行驶。”
“拥有资质的企业不生产,想生产的企业无资质。”目前,我国电动汽车上公告的车型虽然很多,但是真正批量生产和上路行驶的电动汽车数量却很少,成熟的车型更少。真正想从事电动汽车生产的企业,由于产业政策等因素的影响进不到该领域。
张震宇还表示,我国目前示范运营考评机制乏力,第一批“十城千辆”示范城市的运营效果并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是政策实施不力,考评机制不完善,责任主体不明确。当然,在我国电动汽车产业中,目前关键技术亟待突破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新能源汽车整车和部分核心零部件关键技术尚未突破,产品成本高,社会配套体系不完善,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受到制约。”
精确定位发展路线
根据群众需求细分市场,支持发展低速电动汽车。
推进电动汽车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是解决能源和环境双重压力的最好办法。张震宇建议,我国应以美国“特斯拉现象”为启示,及时调整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简政放权,发挥地方作用;适当降低产业准入门槛,鼓励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进入电动汽车生产领域,促使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形成“百家争鸣”的良好竞争局面。
那么,政策制定后又该如何更好地落地?张震宇建议,我国应该精确定位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路线。对于“精确”的理解,他认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细分市场,造出适合群众出行的电动汽车。以“群众有需求的,才有市场”为指导,根据行车里程和群众需求细分市场,短途交通适宜发展小型低速电动汽车,长途交通发展高速电动轿车等;一线、二线城市的群众收入较高,适合发展高端、高速电动汽车;三线、四线城市、广大农村市场,支持发展低速电动汽车,满足群众需求。
最后,张震宇还表示,提高技术研发水平、完善示范运营考评规则也是促进产业发展的关键。“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大电动汽车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支持力度,鼓励更多有实力、有技术的企业和研发机构进入电动汽车产业发展领域,不断提升我国电动汽车技术研发水平。另外,出台更加细致、更加严格的示范运营考评规则,明确落实责任,保证示范运营效果,解决好部分示范运营城市示范运营工作推进较慢,效果不佳,城市环境污染大,群众不满意的问题。”张震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