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之后,时下最热门的移动产品无疑当属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及智能运动鞋等可穿戴设备了。
不过,4月去硅谷采访时,每到一家厂商总部,笔者都会问他们的几位员工,是否购买或使用了可穿戴设备,得到的回答都是否定的。当然,这种询问并不具备统计意义,只是笔者想满足自己的一种好奇心罢了。
大家肯定会问,那可穿戴设备市场到底怎样呢?回答这个问题要分两部分:目前,全球出货量总计也就数百万个。笔者认为,可穿戴设备充其量就是刚从概念期进入市场发展初期而已。
然而,从消费者需求和技术发展角度看,可穿戴设备市场的春天一定会到来,且必定会形成巨大规模。
正所谓:道路曲折,前途光明。
除了有关技术和元件厂商及多数媒体外,对可穿戴设备热情最高的是市场研究机构,他们的预测数字虽然差异很大,但均极力唱多这一市场。
IMS预计,2016年,可穿戴智能设备全球销售额将达60亿美元。
Berg Insight预计,2017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将达6400万个。
BI Intelligence预计,2014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将达到1亿个。2018年将达到3亿个,按每个平均价格42美元计算,销售额将超过120亿美元。
ABI Research的预计,2018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将达到4.85亿个,销售额190亿美元。
Technalysis Research预计,2018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将达7050万个,销售额117亿美元。2013年这一数字分别为990万和21亿美元。
IDC预计,2014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将达到1900万个,比2013年增加2倍。2018年将达到1.119亿个。
NextMarket预计,2014年,全球智能手表产量将达到1500万块。2020年将达到3.73亿块。
为何叫好不叫座?
笔者第一次听说可穿戴式电子产品是在10多年前英飞凌举行的一场发布会上。那时,英飞凌展示了一款采用特殊纺织材料、可以内嵌半导体芯片和传感器的电子服装,能播放MP3音乐,也可监控患者的健康状态。然而由于整体半导体行业的技术和生态环境所限,很多年后都一直未能上市。
随着网络和半导体技术的发展,直到近两年谷歌眼镜的出现,才真正带动了可穿戴设备进入消费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