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这场拉锯战中,2015年新能源汽车上演了一次“大跃进”式的增长。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40471辆和331092辆,同比分别增长3.3倍和3.4倍。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4633辆和247482辆,同比分别增长4.2倍和4.5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5838辆和83610辆,同比增长1.9倍和1.8倍。
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
截止2015年底,从2012年到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已达到440024辆,对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中所提出的“到2015年,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的目标计划,虽距离目标完成相差约6万辆,但考虑到12年和13年前两年保有量仅有3万辆的基础上,一度被业内人士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通过后两年的强势逆袭,如今已经勉强到及格线。尤其是2015年,超额完成了年初预期的20万销量目标。
销量数据的背后,新能源汽车真的成功逆袭了吗?还是仅仅只有“虚火”的表象?在向下一个“500万目标”进军的路途中,新能源又将面临哪些隐忧,或许认清楚自身,远比急功近利的“大跃进”更为重要!
新能源汽车是“虚火”吗?
说实话,2015年新能源汽车能完成33万辆销量,的确出乎了太多人的预料。但更为蹊跷的是,中汽协数据公布的1-10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只有171145辆,就当所有人认为这一数据不会有太大波澜的时候,后两个月居然完成了约16万辆的惊天大逆转,几乎占到了全年销量的一半。如果排除玩数字游戏的可能性,难不成大家的觉悟提高了,都赶在年底开上一辆时髦的新能源回家过年?此外,另据工信部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产量仅在12月就达到了近10万辆,同比增长3倍,占全年产量的26.33%。这难道就是所谓的年底冲量吗?
在消费结构上,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比例不高。据粗略计算,新能源的消费结构中,私人购买部分跟商用部分大概以50:50的比例持平。按此比例,在目前44万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中,就要砍掉一半,其私人购买部分约为22万辆。另一半则是以分时租赁、新能源租赁公司以及政府、公共用车进入了商用领域。
在消费地域上,由于受基础设施、政府补贴、限行限号等因素影响,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会把新能源汽车作为购买对象。再往下一点,推广难度较大的二三线城市,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几乎只限于商用。至于四五线城市,则是更本不会把新能源汽车作为考虑对象。
所以不管是蹊跷的销量数据,还是从消费结构和消费地域来看,新能源汽车目前只是“虚火”的说法都是比较切合实际的。除了虚火之外,它还有很多过度发热的症状,这是病,得治!
中国新能源“世界第一”?
在汽车发展的100年长河里,中国汽车好比是金字塔的最底层,即便逐渐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但论技术和实力,却被金字塔顶端的大神们甩了几条街。直到新能源汽车的出现,占在同一起跑线后,让一直被打压的自主品牌终于看到了希望,新能源汽车也一度为认为是自主品牌实现“弯道超车”绝佳机会。
中国自2009年开始推广新能源汽车以来,开始一直不被市场所接受。在2013年之前,最好成绩为年销17642辆。近两年,在政府的“襁褓”下,新能源汽车在公交车、出租车、私人用车等领域出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并在销量上呈现几何倍数的增长。截至2015年上半年,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新能源汽车第一大国。但这仅仅代表在量上的领先,并非质的超越。
在技术上,电动汽车打开了时代的技术壁垒,极大的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汽车制造国家的差距,某些人或某些企业开始鼓吹我国的电池技术有多了不起,甚至领先于世界。但在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关键“三电”——动力电池、电机、电子控制等关键零部件性能尚有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系统集成能力不强。同时,关键材料、核心零部件、制造装备和试验测试设备基本依赖进口,国内企业在打通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链的关键环节仍需努力。
此外,新能源汽车并不是单纯更换动力那么简单,汽车设计、工业技术和做工质量仍然是无法绕开的话题。国内车企在传统汽车上面暴露出的历史遗留问题,毋容置疑将遗传给新能源汽车。而且这些问题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我国跟欧美日等汽车强国的差距继续存在的代沟。
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推广,锂电网(li-b.cn)欢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