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价格战频繁,市场洗牌加剧
○产品严重同质化,产品缺乏亮点、乏善可陈
○市场上假冒伪劣产品泛滥
○整体市场增长放缓
○传统渠道不景气甚至关门倒闭,部分一、二线品牌库存增加
○渠道变革已开始,“互联网+”成了必然选择
○产品工业设计滞后,抄袭成风
○行业标准“难产”,监督执行难,违法违规成本低
撰文/中国电池网杨阳 丁丁 摄影/肖何
2015年,对于移动电源整个行业来说,将是一个从混沌走向光明,从散乱走向品牌的一年。经过行业的自我净化和市场监管力度加大,还有消费者的清醒以及对品牌的忠诚度粘性的增强,移动电源行业经过了血与火的洗礼,从原来的5000余家生产企业突降到300家左右,有业内人士预测,今年经过净化之后,生产企业会剩下50家左右存活。
但是,企业或品牌数量的下降带来的是行业市场容量的不断扩大,据估算,2015年,整个移动行业或将创下将近200亿元的销售额。
4月10日,由中国电池网(微号:mybattery,网址:www.itdcw.com)主办、赛迪顾问和真锂研究协办,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广东电小二科技有限公司支持的2015中国移动电源行业品牌营销论坛暨第二届(2014-2015年度)中国移动电源年度工业设计/年度人物/年度供应商/年度创新奖颁奖盛典将在深圳开幕。论坛前夕,中国电池网创始人/CEO、锂电“达沃斯”论坛组委会秘书长于清教一行在拜访国内主流品牌移动电源制造商时表示,当下的移动电源市场依然存在八个大问题困扰着行业,不走出目前窘境、加强企业和行业的自律,移动电源混沌的格局仍将持续。
虽然,《便携式电子产品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安全要求》(涉及到移动电源)将于2015年8月1日起实施,但企业间的行业自律依然显得重要。标准之外的工业设计、品牌溢价、渠道创新等硬功夫才是王道,“互联网+移动电源”如何“+”?“移动电源+互联网”如何“+”?工业4.0对移动电源行业有何启迪?或许您在此次年度论坛上能找到答案。
价格战频繁,市场洗牌加剧
“没有一块钱打不倒的消费者。”这是营销学的一个铁律。但是,价格杠杆是在以保证产品品质和良好体验为前提下所应用的手段。同样在移动电源行业里,滥用价格战,用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营销手段占领市场,也成了企业屡试不爽的利器。我们看到,从小米推出69元的移动电源之后,整个行业都表现出了空前的“嫉妒”与“慌张”,最终也参与到这个血雨腥风的营销战中。
经过一场价格大战之后,整个行业也剩下了那些能够挺得住的有实力的品牌。从5000余家到现在的300家左右,就是价格战带来的结果。目前前30名移动电源品牌占据了整个行业80%的营业额。
价格战不是一个成熟行业的看门技艺,而是暂时的市场份额的争夺工具。品质战、品德战还有品行战,才是整个行业需要做出的选择。
未来移动电源市场,呼唤高品质的产品,更呼唤类似苹果、三星、华为等高溢价能力的品牌、产品。
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推广,锂电网(li-b.cn)欢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