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赣榆县经济开发区一家能源公司的工人在检验出口欧洲的太阳能光伏产品
因欧盟的“双反”,中国光伏产业引发关注。2007年中国光伏元件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且生产成本下降速度居于首位。但专家表示,由于行业门槛较低,大量投 资盲目进入,且大多是同质化竞争,最终导致产能过剩,尤其欧美需求减弱后,全行业陷入低价竞争。数据显示,仅2009年至2011年,中国光伏组件产能就 翻了4番。由于内地光伏市场发展跟不上,导致该产业近95%的市场依赖出口,其中欧盟占了近八成。
门槛低投资滥 导致产能过剩
据媒体报道,浙江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销售部曲强介绍,中国光伏产能之所以过剩,主要因为前几年利润太高,有些环节高到50%的利润, 比一般的制造业高很多,受到资金追捧一哄而上。在整个光伏产业链中,组件制造由于门槛低、投资少、见效快,吸引了大批生产企业,使得组件小企业众多。而光 伏产业链有的环节技术要求很高,内地很少有企业能够涉足,甚至有的环节目前仍然是空白。“中国几乎成了太阳能产品加工厂,不仅制约整个光伏成本的原材料生 产高度依赖国外,产品市场也依赖国外”。
欧盟需求减少 产品价格剧跌
统计显示,目前内地有100多个城市在打造光伏产业发展基地,10多个城市提出打造双千亿的光伏产业基地。据赛迪智库不完全统计,内地156 家电池组件企业2011年的太阳能电池产能已超过35GW,估计2012年产能在40GW以上。与快速增长的太阳能电池供给量相比,光伏需求量增长显得相 形见绌。曲强指,但国际金融海啸爆发后,欧盟多个国家对产业补贴政策逐步退出,整体需求减少,导致相关产品价格大幅“跳水”。2011年,国内多晶硅现货 价格为每千克500美元,而目前则为每千克150美元左右。
业界人士指,尽管内地光伏产业目前陷入困境,但此前打造了一个又一个创富神话。到2010年底,中国已经有海外上市的光伏产品制造公司16 家、国内上市的光伏产品制造公司16家。2008年,行业龙头之一尚德“绿色电力”走进“鸟巢工程”,北京奥运主场馆首次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而2010 南非世界杯足球赛,内地另一光伏龙头英利成了赞助商之一。
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推广,锂电网(li-b.cn)欢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