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苹果CEO库克“唯我独尊”的底气从何而来?为什么微软、谷歌、亚马逊和三星四家看起来实力相当的企业为何在追赶苹果方面依然力不从心?谁将有能力抗衡苹果?最最关键的依然是四个字:操作系统。知名独立科技博客博主约翰·格鲁伯在其长篇评论文章中从发展模式、市场竞争方面,分析了巨头的竞争格局。
在WWDC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落幕前,苹果首席执行官库克做了最后的主旨讲话,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唯有苹果”成为他宣讲的卖点。库克原文是这样说的:
“大家已经看到,我们的操作系统、设备和服务全都怎样系统化的和谐运转;所有这些产品一脉相承,共同提供了一体化的体验。大家也都目睹,开发者怎样进一步拓展这些产品带来的体验,这是他们从未有过的进步。大家还都见到,开发者甚至能比以往更迅速、更轻易地创造强大的应用。
苹果的工程师、平台、设备和服务融为一体。因此,我们可以为用户带来业内无可匹敌的完美体验。能做到的唯有苹果一家。大家今天上午只看到台上几位功臣,其实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几千人努力的结晶。”
当真吗?真如库克所说,只有苹果一家能做到这样完美的无缝融合?
毋庸置疑,苹果现在的确是唯一实现这种一体化的公司,可问题在于,库克的讲话是想告诉大家——苹果是唯一可以这么做的,他强调了一种独一无二的能力。
而格鲁伯认为,这种说法就值得商榷了,说库克有些傲慢并不为过。除了苹果,还有四家公司有这样的潜力:微软、谷歌、亚马逊和三星。其中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能已经接近拥有苹果上述实力的公司,他们是微软和谷歌;亚马逊与三星则属于另一类,这两家公司可能和苹果还有些距离。
先看看两家和苹果有差距的公司:三星和亚马逊。
三星:缺少平台的“劳模”
三星的产销量很高,可这位“劳模”始终没有掌握任何一个像样的开发者平台。
三星也不是没努力过,近两年积极参与合作开发开源操作系统Tizen,可惜这个系统至今还没能为三星所用。三星的手机和平板还在运行安卓系统,笔记本用的是微软的Windows或者谷歌的Chrome系统。至于电视、冰箱等其他三星的产品,也都没有什么一体化的整合。Tizen这个晚熟的项目之所以名义上维持到今天,是因为三星发现,没有自己的软件平台,在全球竞技场上就处于不利地位,可眼下又没有找到什么方法能帮自己改变这一不利处境。
再看亚马逊:同样缺少平台
这家互联网巨头不但出售设备,也了解云服务的理念,而且会把一些特色都整合到用户的亚马逊账户名下。不过到目前为止,亚马逊的整合范围还很有限。亚马逊的产品实际上都脱离不了两类:一是图书、电影、电视节目这类媒体消费品,二是亚马逊网站销售的网购商品。
因为不生产PC,所以亚马逊和苹果不断整合Mac电脑和iOS系统的其他设备相比,亚马逊根本没有在PC硬件这盘棋上落子。由于依赖安卓系统,亚马逊还完全没有途径企及苹果操控软件平台的实力。
谷歌则不然。
谷歌的兵器库一应俱全,平台、设备和服务样样皆有。而问题是,谷歌的设备虽然在自己的平台上运行,却大都不受本公司控制;谷歌也不是没有卖血统纯正的自家设备,比如Nexus手机,可这些设备都没有形成较大的市场反响。十年前,谷歌就瞄准了浏览器上运行的互联网应用,其经营理念以应用为核心。谷歌不需要属于自己的平台,因为每部个人电脑上网都要打开浏览器。只要用到浏览器,用户就会用上谷歌在浏览器标签里提供的所有产品。
但这种元搜索平台的方式有自身局限,在后个人电脑时代的设备身上,局限性尤其突出。据谷歌所说,之所以收购推出安卓系统的Android公司,并不是因为希望设计和控制后个人电脑时代的设备体验,而是因为谷歌希望打造一个开放的移动平台,那个平台不会把谷歌的所有互联网服务拒之门外。
